其实这个趋势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2016年12月,上海恒隆广场的整体零售额,破了2001年开张以来的纪录。2017年1月,又破了一次纪录,同比2016年1月的,增长超过30%。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新世界大丸百货,2016年中有7个月的时间,梵克雅宝、Tiffany的销售增长都超过了100%。
201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奢侈品市场就爆发了这两天上海恒隆广场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租金收入增长了23%,而整体零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
其实这个趋势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2016年12月,上海恒隆广场的整体零售额,破了2001年开张以来的纪录。2017年1月,又破了一次纪录,同比2016年1月的,增长超过30%。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新世界大丸百货,2016年中有7个月的时间,梵克雅宝、Tiffany的销售增长都超过了100%。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
2016年店庆的时候,Tiffany一天的销量突破了1000万元,2017年1月,IWC的月销售额也达到了600万元。在2013年开业的上海虹桥开发区的尚嘉中心,也感受到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奢侈品销售的大幅增长。
尚嘉中心
这里的LV门店是上海的三家店铺之一,在2017年1月的时候,销售额也突破了1000万元。宝格丽的销售同比也翻番。商场整体奢侈品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1%。
但是,其他城市(北京除外)就不容乐观了。证据是,恒隆广场在沈阳、济南、无锡、天津的商场表现就不大理想。恒隆在5个二线城市开设的6个商场里,有4个的租金收入在2017年出现下降。沈阳的恒隆广场租金收入少了28%,租出率减少到了77%;而无锡的恒隆广场,租金收入下降了13%。
沈阳恒隆广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其实说起来,上海和其他城市,面临的外部大环境是一样的,咱们来看看:
1、宏观经济当然是个大因素。出口数据在转好。而且别忘了,去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大涨,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有房的人都会感觉自己“变有钱了”,所以就买买买。
2、海内外价差在变小。奢侈品的新品在定价时,已经将中国内地的价格,和香港的价差保持在10%左右,和欧洲的价差也在15%左右。
我有个朋友最近在港汇恒隆广场,花5200买了双鞋。他说代购那儿也要卖4500,还不能试,差个700块,不如就在上海买了。还有个朋友趁大丸百货做活动的时候买了条Burberry围巾,3000+,跟代购那儿的价格只差了100.
而且欧洲恐袭之类的事情一闹,选择去欧洲旅游的人就变少了。去年下半年人民币还贬值,去国外买奢侈品变得不划算。即便外部条件一样,上海可以这么突出,肯定是有原因的啦,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两个:
1、一线城市发展的头部效应在加大,我用两张启信宝的数据图来说明中国的钱大部分都还在北上深这三个城市吧:
看出来了吧,不管是投出去的钱,还是吸引过来投资的钱,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都远远多于中国其他的城市,当然,杭州、广州、天津也还不错。也就说,说起有钱,北上深这三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比其他城市人的平均水平强很多。
2、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流行。
这个趋势其实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有了。大部分的奢侈品牌,都在增加机场、旅游免税点的店铺数量。意大利高端羊绒品牌Lora piana的人提到过,他们的客人,有将近50%的消费是在旅游的时候花的。北京的奢侈品标志性商场新光SKP(原来的新光天地),有相当部分的顾客,也是来自东北的游客,一买就是好十几万的东西。
(北京SKP)
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北京的奢侈品消费越来越起来的原因。外地游客来到北京、上海,买奢侈品变成一个必游项目。还有个好玩的点,就是老外可能也会来中国买奢侈品了。以前都只听说中国人去国外买,现在也有反过来的了。
上海静安区商务委员会的官员说,静安目前有96个离境退税点,占到上海离境退税点30%。在试点的过程中,这位官员发现,某个品牌有一款中国元素的手表,售价140多万元,退税额就可以有15万元。也就是说,奢侈品推出一些中国元素的单品,现在不单吸引本地人,也吸引海外的客人。当然我猜,目前这样的案例还是少数。
所以,你可以看到,只有在上海、北京,奢侈品的店铺面积在扩大。港汇恒隆广场的管理层提到,商场在调整,调整完之后,会让奢侈品和国际品牌在商场的占比从目前的30%提升至40%到45%之间。
港汇恒隆广场
“我们已经收到包括蒂芙尼、巴宝莉等在内的很多奢侈品品牌扩店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扩充营业面积,使得生意可以做得更大。与此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新的奢侈品要求进场的需求,目前也正在加紧协商谈判。”
责任编辑: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