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在疫苗的安全接种以及信息追溯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痛点。
疫苗接种和冷链储运行业或将稳步增长
2019年12月,我国首部《疫苗管理法》正式生效,对疫苗生产和使用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健全的监管措施,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在此次论坛中,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占杰总结道:当前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面临三大方面问题,即疫苗接种的有序性、可追溯和透明化以及合规性。
针对上述问题,刘占杰提出了2点建议:一是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搭建新冠疫苗的"安全大数据平台",实现新冠疫苗接种安全和可追溯。;二是统筹疾控系统全国五万多家预防接种门诊和海关系统100多家保健中心等公共卫生体系资源,并考虑到交通不便、偏远贫困地区,实现固定疫苗接种场景和移动疫苗接种场景相结合。
搭建新冠疫苗的"安全大数据平台",主要为了实现"预约"+"安全接种"+"健康跟踪"三个方面。
论坛中,牛津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流行病学专家陈铮鸣分享道:阿斯立康已经和牛津大学合作,买断了生产权,现在已经开足马力大规模生产,假如一期顺利,研究结果一出来,期待在英国或者欧盟,或者美国,也定制了大概数以万支的疫苗,很快进行全民接种,至少对一些高危的对象,对一些医护人员,可能会得到及时的疫苗接种,对防止秋冬季节疫情的泛滥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专家表示,未来三期临床试验结束后,注射问题也将被提上议程。
由此可见,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的落地,疫苗接种和冷链储运行业或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作为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物安全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生物依托于工业互联网搭建的"物联网生物安全数字基建",正在推进搭建一套物联网疫苗安全接种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移动接种和固定接种两大场景,实现从前期疫苗预约,到中期疫苗接种,再到后期疫苗接种追溯的全流程信息闭环。另外,基于以上可追溯解决方案,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的安全性将获得保障。
就疫苗接种来讲,显而易见,海尔生物的解决方案已经走在了同业前面。安信证券研报认为,海尔生物在生物样本库、疫苗和血液存储方面,均已推出了融合了物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模块能够实现全环节的追溯和控制,有望对传统产品形成替代,辅以技术水平领先的生物安全类产品,全面契合行业提高样本使用效率和保障生物安全的趋势,助力公司由单一存储设备提供商向医疗基础设施综合供应商转型。
随着新冠疫苗的不断深入推广,以及国家生物安全需求的加速释放,我国疫苗接种和冷链储运行业空间将稳步增长,生物医疗领域企业将打开长期的成长空间。海尔生物最新的财报也显示,2020年一季报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32.74%;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141.42%。
生物安全市场应用空间达到56亿
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如此。据媒体报道,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国家生物安全领导体制,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我国生物安全有关立法正在加速进行,且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其中为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设置专章。
据了解,海尔生物以提供生物安全领域综合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不断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加大对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的拓展力度。一方面通过现有场景解决方案的持续迭代升级,持续满足用户最佳体验;另一方面,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多元产品的布局,满足场景用户综合性需求,并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在自主培育的同时,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把握行业新机会,深化公司产业布局,快速实现战略目标。
可以预计,随着国家生物安全市场的不断加速释放,海尔生物作为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物安全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也必然将参与国家生物安全各个领域的项目,在为国家生物安全作出更多贡献的同时,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天风证券近期的研报指出,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相应仪器设备的支撑,其中,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等作为基础仪器设备,是生物安全领域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受益于下游应用场景的扩容、政策法规的持续利好以及技术的持续迭代进步,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海尔生物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动,满足终端需求,潜在总市场规模达到56亿元
责任编辑:商务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