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的成形是在熔融的锡液表面进行,锡槽内环境比较复杂,存在着玻璃液-锡液-锡槽保护气体的三相系统。锡液在1 000℃左右与玻璃液的浸润角为175°,基本上不浸润。但因为锡槽密封不良、保护气体的纯度不高或者玻璃液本体的原因等都会造成锡液的污染,而锡的氧化物却会严重污染玻璃液。在玻璃的结构中阴离子多面体间顶角相连形成三度空间连续的网络,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阳离子作为网络外体,填充在网络的空隙中。这些阳离子与网络结构之间呈现较强的离子性,键间结合力较弱。当玻璃液流入到锡槽中,漂浮在温度较高的熔融锡液表面时,与多面体网络结构结合力弱的阳离子就处于活化态,此时便会发生离子交换和离子扩散,这样锡离子向玻璃表面扩散和渗透,造成渗锡。
经研究发现,少量的渗锡有利于改善玻璃抗化学侵蚀和抗发霉。但当玻璃下表面的渗锡超出一定量时,就会引起玻璃钢化彩虹,是指浮法玻璃进行热加工时,下表面呈现彩光,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璃表面有微皱纹,微皱纹对光线干涉,反射时呈现彩色,直接影响了玻璃的质量。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玻璃的力学强度、介电性能和光学性能等。随着渗锡量的增加,玻璃的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双环实验过程中,当受压面为渗锡面时抗弯强度要高于气氛面作为受压面时测得的抗弯强度。
减少渗锡量,通常采取以下几点:(1)合理的成形温度制度,在相同的处理时间下,玻璃下表面的渗锡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厚度、不同规格的玻璃,设置合理的成形温度制度,控制高温区长度及温度范围,减少锡离子的扩散和渗入;(2)加强锡槽密封,提高槽压,保持锡槽气氛的洁净。保持锡槽内氮气和氢气保护气体的纯度和总量,使锡槽内保持适当的微正压(3~5 Pa,有时甚至到10 Pa左右);(3)加铁还原,理论上铁的还原性比锡强,在锡液中加入单质铁可以发生Fe+Sn2+→Sn+Fe2+或者是4Fe+3Sn4+→3Sn+4Fe3+的反应,从而使得锡液的污染度降低。
因此,寻求合适的方法,减少渗锡量,对于提高浮法玻璃的产品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