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发牌一周年 超高清、VR/AR将率先爆发

   2020-07-15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5日 01时42分43秒

    【慧聪通信网】6月6日,5G发牌迎来一周年。

    2020年是5G大规模商用元年,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开通超60万5G基站。一方面,运营商加快建设5G网络;另一方面,5G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也不断加速商用步伐。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年到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

    超高清视频、云游戏、VR/AR等产业将成为最先爆发的应用;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逐渐成为5G先锋应用领域。

    超高清、VR/AR将率先爆发

    5月2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5G从今年以来加快建设速度,近期国内每周增加1万多个5G基站。

    截至5月17日,中国移动已建设开通超14万个5G基站,发展5G套餐用户超过5000万户;截至5月底,中国电信已开通5G基站超14万个,中国联通可用5G基站近13万个。其中,双方累计开通共建共享基站11.5万个。

    6月6日当天举行的“5G发牌1周年线上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各种技术的融合器,通过5G可以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到传统产业上。

    5G的重要性以及战略意义显而易见,但对运营商而言,只有找到5G收入的增长点,才愿意大规模建设网络。因此,应用场景的挖掘对5G投资举足轻重。

    对于5G“杀手级应用”,我们能够期待什么?

    从产业成熟度和培育难度等方面考虑,5G时代最先爆发的应该是4G时代已比较成熟,但5G能带来更加优越体验和性价比的业务应用。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被认为是5G网络面向个人消费市场最早落地的应用场景,将主要用于两个关键领域:视频和AR/VR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的数据显示,2016年视频占总移动互联网流量的64%,到了2021年视频占比将达到78%。

    兴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随时随地的高清视频沟通、云游戏、远程教育、视频直播等将会成为最先爆发的应用,接下来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方向才会渐次展开。

    尤其是在游戏、影音娱乐和影像创作三大场景上,5G的催化作用明显。短期来看,在游戏方面,5G时代云游戏让零等待、低时延、全特效成为可能,彻底解决4G下载速度慢、网络延时久、手游特效差等用户痛点。此外,5G正在激发全民Vlog创作,颠覆视频形式,实现低门槛、云共享、全景拍。

    得益于5G的大带宽,视频可以多幕传输,“我们过去看一场体育比赛,镜头是盯着某一个球星,只能看一个画面。未来可以多个摄像机同时拍摄,消费者可以自由切换,看自己喜欢的明星,也可以看不同场上的场景,用户体验得到改善,付费意愿加强。我们希望通过5G改善消费者体验,推动4K商业闭环。”华为技术产业发展副总裁燕兴在一次论坛上指出。

    行业应用加速融合

    我国的5G行业应用正逐渐从单一化业务探索、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复制推广阶段。除了2C的个人消费者业务,5G的重点是如何与垂直行业融合。

    5G的革命性在于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3GPP对5G三大应用场景的定义为eMBB、mMTC和uRLLC。除了上述提到的移动互联网场景,mMTC和uRLLC都属于物联网场景,其中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机器类通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延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5G就像修高速公路,在上面要跑什么样的车?第一辆车就是工业互联网。”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曾告诉第一财经。

    据GE预测,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年产值将达到2250亿美元,超过消费互联网1700亿美元的产值。而中国内地等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需求持续促进亚太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5G网络远程操控挖掘机进行“挖矿”施工以及通过“无人机”进行场地巡检都是未来可能的场景。

    5G也有望推广优质医疗资源。疫情期间,武汉雷神山医院和北上广多家医院形成联合会诊机制。各地专家通过5G连线,传送高清CT影像并进行标注,讨论病情。

    不过,5G融入到各行各业既是5G发展重点,也是难点。王志勤认为,一方面,5G面向行业应用的技术需不断完善,特别是5G网络与行业应用要实现精准匹配;另一方面,需要创新5G应用商业模式,形成融合应用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李成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