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盘点2014年LED照明行业十大创新技术成果

   2020-07-15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5日 02时18分33秒

  一次科技革命引领一次产业革命,一次产业革命就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LED照明行业同样如此,在今年的发展中,LED企业不断推出新的LED技术,特别是在8月份蓝光LED技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LED行业受到极大的鼓舞,照明灯饰企业更加紧脚步推动技术的革新,下面就由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小编为大家介绍2014年的十大LED创新技术成果。

  3D打印可以制造LED灯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McAlpine和他的同事将5种同种类的材料混合在一起打印出第一个全3D打印的LED灯 。该研究团队的做法包括三个关键步骤。 首先,确定电极、半导体和聚合物具有期望的功能和以可打印的形式呈现;接着,小心确保这些材料可溶解于正交溶剂,以免在逐层打印过程中损害到下面层的完整性;最后,这些材料的交织图案是通过CAD设计的构建体上直接分配来实现的。

  每个量子点LED的底部层都是由银纳米颗粒构成的,它们正好将LED与电子电路连接起来。在其顶部是两个聚合物层,推动电流朝上进入下一层。这里就是真正的“量子点”所在之处--它们是纳米级的半导体晶体,是包裹在硫化锌外壳中的硒化镉纳米颗粒。每当一个电子撞击这些纳米粒子,它们就会发出橙色或绿色的光。光的颜色可以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尺寸来控制。顶层是一个比较普通的镓铟磷材料,用来引导电子远离发光二极管。

  作为概念验证,研究团队3D打印了其中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QD-LED,基于硒化镉纳米粒子,硫化锌外壳,顶层为铟镓),该QD-LED表现出纯和可调色彩的发光特性。

  依米康推出新一代液态金属工矿灯散热器

  由中科院与依米康共同组建的全球唯一、业内权威的液态金属研究中心结合散热器市场的发展需求和液态金属技术转化的运用成熟,研发出新一代液态金属散热技术,并推出了国际上新一代的液态金属工矿灯散热器,该款产品运用了成熟的液态金属散热技术与新的制造工艺,相比传统产品在技术性能上有着代差的优势,同时在价格上也完全能满足市场多层次的价格需求,可以说是一款划时代的有着优异性价比的液态金属工矿灯散热器,随着该产品的推出和逐步地进入市场,一定会成为广大工矿灯生产、销售、使用企业的营销利器,一定会成为该领域的标杆产品和技术标准;一定会逐步推动工矿灯散热器技术的革新换代。

  依米康工矿灯散热器采用了独立翅片铝挤工艺,重量普遍低于同功率传统产品20%~50%,性能更优,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售价比传统工矿灯散热器产品低10%~20%。

  该技术核心优势有:(1)液态金属散热技术促进散热性能的大幅度提升;(2)先进的制造工艺确保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充分利用散热空间,主体散热器的内部嵌入翅片结构,在光源上方有效发挥吸热作用,强化翅片散热效率,提升系统的散热能力;(3)数值模拟优化结构设计。

  美国开发出新型热界面材料 助LED散热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电聚合过程使聚合物纤维排成整齐阵列,形成一种新型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倍。新材料能够在高达200℃的温度下可靠操作,可用于散热片中帮助服务器、汽车、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中的电子设备散热。

  新的热界面材料是利用共轭聚合物聚噻吩制成的,其整齐的纳米纤维阵列既有利于声子的转移,也避免了材料的脆性。新材料在室温下的导热率达到4.4瓦/米·开尔文,并已在200℃温度下进行了80次热循环测试,性能依旧稳定;相比之下,芯片和散热片之间的热界面常用的焊锡材料,在回流的高温过程中工作时可能会变得不可靠。

  纳米纤维阵列结构是通过多个步骤制造而成的:研究人员先将含有单体的电解质涂在一块带有微小孔隙的氧化铝模板上,然后向模板施加电势,每个孔隙中的电极会吸引单体,开始形成中空纳米纤维。纤维的长度和壁厚通过施加的电流量和时间来控制,纤维的直径则由孔隙的大小决定,从18纳米至300纳米不等。传统热界面材料的厚度约为50微米至75微米,而这种方式获得的新材料厚度可薄至3微米。

责任编辑:刘晓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