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广州大剧院开幕演出前夕,一道身影频繁穿梭于歌剧《图兰朵》的300多位演职人员之中。国外艺术家提出的要求让她皱了皱眉头,但她眼神中透露着坚定,因为这场演出对于广州大剧院,乃至广东文艺演出行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台上十几个国家的演职人员、台下各级领导、剧院建设者和业内嘉宾们正等候着检验广州大剧院的艺术成果。最终开幕演出十分成功,她带领着新组成的11人舞台技术团队排除万难,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十年后,疫情让国内剧院按下“暂停键”,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国家也发出了剧院重启的信号,广州大剧院再次为演出而忙碌。广州大剧院十年,她守护着剧院的每一次演出、每一个到访的剧团,今天的她更加自信和笃定,依旧是对剧院工作满怀热忱的“剧场人”,依旧对中国剧院行业充满信心。她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嘉宾:广州大剧院舞台技术总监、中演咨询首席顾问、剧院建设专家刘建臻。
刘建臻老师
扬帆
从艺术生到剧院舞台技术管理
刘建臻老师的第一位艺术启蒙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非常热爱画画,家里有不少关于绘画的书籍,因此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也逐渐爱上了画画。在高考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同学口中得知上海戏剧学院,学理科的她抱着试试的心态报考了,并成为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的学生。
从青岛开往上海的列车上,首次独自远行的刘建臻老师深刻感受到“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重要性,也为她日后进入文艺院团,在国内外巡演,探索各类文化艺术埋下了一颗种子。之后她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的日子十分充实,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也来到了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选择时刻。
勇于发现、敢于探索的刘建臻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选择了离家更远、更陌生的地方——广东。对粤文化的好奇以及对广东艺术的期待是她选择南下广东的主要原因,但这个决定对于一位刚毕业的舞台灯光设计者来说非常冒险。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进入听不懂的粤语环境,刚分配到广东现代舞团的刘建臻老师有太多事情需要适应,但骨子里的坚持以及对各种文化艺术的追求让她迅速适应了广州的生活。在广东现代舞团和粤剧院的工作中,她先后参与设计话剧、舞剧、粤剧、广东省春晚、旅游文化节闭幕式等数十个作品和各项大型活动,更是获得广东省八艺节灯光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在广东剧团的生涯里,刘建臻老师跟随剧团到全国各地剧院,乃至世界各地剧院演出。演出的地方越来越多,她深深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剧场管理形式和使用习惯的不同。
广州大剧院
在2009年,刘建臻老师做出另一个重要的选择,也是让很多人惊讶的选择。她毅然放弃了已经有不俗成绩的舞台灯光设计师生涯,投入到剧院舞台技术管理工作。“我们有知名的剧院,有国际上先进的演出设备设施,剧院的舞台技术管理也应该是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刘建臻老师向记者解释在当时为何选择转型成为剧院舞台技术管理者,“而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让我到广州大剧院担任舞台技术管理者。我有丰富的演出经验,知道如何更好地为演出团体提供技术服务,让演出团体更快、更省、更顺利地完成演出任务”。
沉淀
在舞台技术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
尽管一直跟随剧团到各地剧院演出,但亲自管理一个剧院的舞台技术部门,对于刘建臻老师来说是全新挑战。广州大剧院开幕演出歌剧《图兰朵》,是刘建臻老师转型舞台技术管理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她坦言,做剧院的开幕首演技术工作压力非常大。首先她作为灯光设计,对舞台机械和音响技术只懂皮毛,要管理好舞台技术团队,就必须学习这两个专业的技术。其次,广州大剧院的技术团队是新组建而成的,工作默契度还没有形成,剧场设备也是试运行。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要完成复杂的舞美制作、3000多件古代服装、200多套假发胡须、几百件道具制作……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即使过去十年时间,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剧团300多位演职人员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沟通问题:演职人员说英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彼此之间交流并不顺畅,因此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排练、技术合成、走台、联排、彩排等工作的配合上。她略带感慨地说,“开幕首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重重的压力。当时整个团队连续30多天加班到深夜,即使所有事项已经反复确认无误,但在演出开始前一分钟,大家仍然不断复查。直到演出圆满结束,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所有人忐忑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成熟的团队总是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并进步。刘建臻老师认为,广州大剧院开幕演出的历练,对于整个舞台技术部门是一次提升,也让她对于剧院舞台技术管理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如果说剧团表演在追求艺术的更好的表现,那么舞台技术管理就需要高效的沟通,用最快的速度理解并及时作出方案调整,为演出团体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在成功的开幕演出后,广州大剧院迎来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刘建臻老师带领团队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在大量演出实践过程中,广州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门不断累积经验,经过了十年的历练和沉淀,已经成为国内优秀的团队之一。他们以专业的技术水平、严谨的工作态度帮助演出团体完成舞台技术工作,高效的工作受到国内外众多演出团体的高度赞扬。
挑战
疫情下剧场人的坚守与希望
2020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刘建臻老师表示,“自我进入演出行业以来,这是首次出现如此大范围的的剧院闭馆。疫情影响范围之广,包含各行各业,剧院行业及其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剧院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应该迎难而上,用努力、用坚持、用作品,为人们鼓舞打气”。
广州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门早在3月开始复工,他们在暂时没有演出任务的时间,抓紧对舞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且积极进行舞台技术培训和舞台安全演练,为疫情过后的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在5月9日广州大剧院成立十周年之际,他们组织了长达十小时的十周年“云聚荟”直播盛宴。刘建臻老师带领舞台技术部门完成了剧院十周年线上直播活动,为广大观众朋友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刘建臻老师认为,未来线上剧场会成为戏剧推广的重要方式之一。剧院技术部门需要与时俱进,灵活使用舞台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促进发展,配合市场推广部门和品牌合作部门进行更多线上的推广活动;同时利用短视频等传播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
此次疫情也让艺术家们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演出有更多元的表现形式,让戏剧能够跨越时间、空间,影响更多的观众,以更多喜闻乐见的演出作品、不拘一格的形式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
不论是艺术院团,还是提供演出平台的剧场剧院,乃至创作剧目的艺术家们,都积极为恢复演出而努力。刘建臻老师表示,广州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门已经做好了全面恢复演出的准备,只要确定了复演时间,他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为观众呈现精彩的演出。
追求
为中国剧院行业未来竭尽所能
刘建臻老师自毕业后一直从事演出相关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在剧团时曾担任剧团的舞台灯光设计和舞台队队长,创作了几十部作品;转型剧院舞台技术管理者后,带领广州大剧院舞台技术团队,完成了几千场的演出活动,保障演出安全无事故发生。她总结了多年的演出实践经验和舞台技术管理经验,与同行分享,共谋进步。她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培养有技术、有担当、有原则、有肚量的“四有”舞台技术人员;重视安全教育,注重消防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演出安全;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除此之外,刘建臻老师还积极地与业界人士分享她在剧院使用和管理上的经验。目前她担任中演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顾问,为国内新建的剧院设计、深化设计、舞台工艺设计、设备合理配置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好用、实用的剧院贡献力量。她曾是珠海大剧院、梅州大剧院、增城会议中心、深圳宝安文化中心、南海西樵文化馆、哈尔滨农展馆剧院等项目的技术顾问。她希望通过技术顾问这一角色,从使用和应用的角度,帮助剧院业主或代建单位更快、更节约地建造一个好用、实用的剧院,使演出空间、舞台工艺、舞台设备更合理、更实用。
舞台技术部门
编后语
通过采访刘建臻老师,我越来越敬畏广州大剧院的舞台技术团队。在这座剧院里,他们凭借专业、敬业、担当、坚持,把一台台不同风格的剧目呈现在舞台上,守护每一场精彩的演出。刘建臻老师毫不吝啬地分享她们团队的成长经验,为中国剧院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竭尽所能。希望未来中国的剧院工作流程更规范,舞台管理更专业。
责编|刘朝宗
内容|刘朝宗
排版|刘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