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域模型”打造物联网协同生态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12时53分00秒

    慧聪安防网讯 自2009年物联网概念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经过八年时间,目前物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正快速形成,物联网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普遍认可,未来2-3年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的关键时期。

“六域模型”打造物联网协同生态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物联网产业仍以终端设备研发销售、信息采集传输展示、信息化项目系统集成、局部应用创新等业态为主,在用户需求的挖掘、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的制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层面,还主要把物联网当作一种新型的网络和信息化能力提升手段,尚未深度挖掘物联网与各个行业领域融合的巨大价值。

    一方面,物联网芯片、模块、应用、服务等技术产业链冗长,涉及技术领域庞杂,市场瓶颈没有被打开,价值传导效应慢;另一方面,行业中的各类用户、物体对象、感知控制的设备、第三方资源系统等之间的协作体系、信任体系和价值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孤岛化现象严重,导致物联网融入行业的难度加大,影响价值的创造和体现。

    早期的互联网应用和创新主要在于打通信息瓶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没有改变行业的本质。而要让互联网进入行业和实体经济,如果只停留在行业基本信息的网络接入和共享,而不能真正渗透到应用的深层区域的话,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高效引导、建立物联网协同生态体系,引爆行业的巨大价值,已成为当前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

    协同运营让物联网与行业真融合

    从2016年一些政府政策和市场发展变化的因素来看,对于物联网生态体系建设的共识已经初步达成。工信部《物联网“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形成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物联网成为互联网之后又一个产业竞争制高点,产业生态竞争日趋激烈,生态构建和产业布局正在全球加速展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物联网本身还是应用需求驱动型而非技术驱动型产业,物联网生态构建的关键还是着眼于行业应用,技术产业链在整个物联网生态中主要起到支撑作用。然而,由于物联网对跨领域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度要求较高,所以行业用户早期无法有效领导产业发展,而技术主体又抓不住行业市场的核心和爆破点,这就直接导致物联网产业“叫座”但迟迟未“叫好”。一方面,现阶段多数物联网应用仍是在特定领域的闭环应用中,无法建立商业闭环;另一方面,跨领域跨行业的互通共享与应用协同明显不足,无法补偿行业内商业环路的缺陷,成为制约应用创新的重要因素。

    面对如此复杂的物联网生态体系建设,市场的自我探索力量有限,政策和产业层面必须重新反思,是否可以找到更高效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能够让小、杂、散、乱的各类产业,有序化和组织化地建立协同运营体系,从而让物联网与行业真正融合,爆发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各行业物联网生态体系的顶层架构设计,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各行业应用抽取共性部分;二是支撑各行业的可定制和伸展性,不影响行业创新;三是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和共享,突破单应用瓶颈。

    “六域模型”提供顶层架构新思路

    由于传统分层架构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局限性,在物联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十余个行业应用的长期分析和研究,逐步凝练形成了新的物联网“六域模型”参考架构体系,为如何在特定行业应用中有效解构物联网生态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建立业务关联逻辑提供了顶层架构的思路,让各个产业中的主体都更专业和细分,以改变当前混乱无序的局面。

    物联网“六域模型”参考体系结构通过将纷繁复杂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关联要素进行系统化梳理,以系统级业务功能划分为主要原则,设定了物联网用户域(定义用户和需求)、目标对象域(明确“物”及关联属性)、感知控制域(设定所需感知和控制的方案,即“物”的关联方式)、服务提供域(将原始或半成品数据加工成对应的用户服务)、运维管控域(在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精确的运行)、资源交换域(实现单个物联网应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建立物联网闭环商业模式)等六大域,域和域之间再按照业务逻辑建立网络化连接,从而形成单个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单个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再通过各自的资源交换域形成跨行业跨领域之间的协同体系。

    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在于确定用户主体和用户需求,即在用户域中挖掘用户主体与行业中其他因素之间的问题和改善需求。其中,多个用户主体间的关联性以及需求边界是确定物联网行业生态的入口,如果特别复杂的,可以采用需求迭代的模式,逐步推进。

    第二步在目标对象域根据物联网用户需求所关联的目标对象,确定所要连接的“物体”。物联网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几乎可以把任何“物体”转化为该物体的“信息源”,从而为创造出区别于传统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价值奠定基础,是物联网商业价值创新的源头。

    第三步,根据目标对象所确定的物体属性和信息源获取要求,从而在感知控制域确定采用哪一类技术连接手段实现与目标对象的连接。从目前技术现状而言,主要包括以传感器为代表的客观感应式,以RFID和二维码/条码为代表的主观标签信息读写,以M2M模块为代表的嵌入式网络通信模块数据操作。

    第四步,在服务提供域将大量来自于设备端的数据,根据用户需求,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形成提供给用户域中不同用户主体的各类服务和接口,实现对“物”和“信息源”的共享。

    第五步,在运维管控域中,从系统技术性运维到行业法律、规则等层面去监管和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精确运行。尤其是对于所连接的“物”所触及到的行业管理要求,既要尽量遵循,又需要制定新的规则来保障业务开展。

    第六步,在资源共享域中,一方面打通垂直行业和外部系统与资源的共享及协同,另一方面辅助其他五个域建立内部的商业闭环,尤其是在物流、支付、征信等方面,从而较好地处理垂直封闭系统和外部系统的协同问题。

    上述六个域之间的连接问题,则可以根据特定的通信要求,采用不同的网络形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但由于现有的互联网通信体系仍存在着诸多漏洞和问题,尤其是安全和隐私层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以适应物联网新的业务需求。

    按照上述步骤分析建立的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将可以深度切入产业链和行业各个细分环节,把原有传统产业流程打碎,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没有价值的环节,把关键环节进行重构,特别是实质性提升“物”的运行效率,创造新的价值,从而构建起一个更为庞大的价值体系网络,不断为行业赋能,真正形成物联网行业的协同生态体系。

    物联网协同生态体系的构建如同人类社会的构建,按照六域模型去打造特定行业的智慧应用生态体系,就如同创造一个智慧的人,然后通过行业物联网间的协同形成整个全社会生态体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