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碎片化现象仍存 新型评价指标体系即将出台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13时08分23秒

    慧聪安防网讯 “上海的一个路口电线杆上装了几十个探头,但是城市拥堵依然存在。我国开始智慧城市的探索已经8年了,可是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11月11日,在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达了上述担忧。

1

    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呈现的碎片化现象,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需要走向系统集成融合。”

    智慧城市需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

    当前智慧城市热潮正劲,据单志广粗略统计,全国有597个城市提出了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试点或规划。

    “回顾我们过去8年的智慧城市的探索,一开始以大型城市,以城市信息化为主要的方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我个人的观点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智慧城市有很多的愿景,但是体验还是非常不足的。”单志广说。

    之所以智慧城市成效不大,在单志广看来,主要原因在于碎片化的问题,智能化不够的问题,以及过去的信息孤岛没有融合的问题。

    对于智慧城市的碎片化现象,李铁也有同感。他向记者提及,比如一个企业,即使把自己的数据以智能化方式接入互联网,也不算完全实现了智慧城市,因为还没有和其他城市、其他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

    “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家居都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但这些项目都是分散在不同的企业。未来的智慧城市不是这样,所有的项目都尽可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通过智慧中心来运转。”李铁说。

    尽管李铁指出了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但他向记者解释,碎片化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因为不同的智慧项目都是由不同的企业来实现。

    在李铁看来,在我国推进智慧城市中由于政府主导性较强,每个企业都把自己说成建设智慧城市的代表,并向地方政府兜售自己的方案。“这样一来单个企业为城市设计的智慧方案只会放大企业自身的利益。”李铁说。

    要应对碎片化,就要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衔接在一起。在李铁看来,光靠政府的作用还不能完成拼图,主要还是应该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实现跨界合作,既包括IT企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可以跨界合作,实现智慧项目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

    对此,单志广也对记者表示,智慧的本质还是要源自于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硬骨头,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多部门将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除了业界倡议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跨界融合,记者还注意到,在政府层面,则在推进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

    在此次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王娜表示,按照2016年、2018年的工作分工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近期出台,同时相应的对于地方的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也会展开。

    “以评价指标为引导,凝聚建设共识,明确建设重点,摸清建设现状,引导建设方向,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层级的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样板。”王娜说。

    另外,国家标准委也在着手研究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介绍,国家标准委将不断地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政务云、大数据运用、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系统的标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以标准化的手段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汇聚共享,业务协同,强化城市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和能力建设,确保城市规划建设与服务质量。”田世宏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