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隐形音响发展历程 颠覆传统音响技术的杰作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13时30分56秒

音响灯光

     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回顾音响技术发展历程,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

  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

  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总谐波失真THD

  

传统音响

传统音响

 

  

传统音响

传统音响

  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传统音响

传统音响

  20世纪80年代,英国国防部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降低战斗机引擎噪声的方法,曾尝试使用复合平板材料来封闭引擎,偶然发现这些复合平板材料有如扬声器一般因振动而发出巨大的声音。于是,研究人员想到了利用这种复合平板材料来制造扬声器。

  1996年,隐形扬声器技术开始投入商业及家用等实际应用领域,彻底颠覆了传统扬声器的技术理念,在欧洲屡获大奖。

  隐形音响,可完全隐身的机体,不仅让用户远离墙面破坏、装饰不一的困扰,还能让用户告别黑色网罩、墙面黑洞的干扰。告别空间装饰的担忧,让用户随心装饰自己所好,舒适无忧的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1

 

  音响光滑的机身,与铝蜂窝发音面板完美契合,浑然一体。这不是简单地压缩,而是以世界领先的电声技术为支撑,颠覆传统音响技术的杰作。效能之非凡,让聆听者重新认识一个全新音响概念。

  隐形扬声器的超薄设计加之面声源发声原理和传统音响截然不同,采用不规则随机振动,声音呈散布式传播,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声场分布均匀,因此整个声场处 处都是最佳听音位。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无需声场改造。故埋入墙体中不影响墙体结构,然后再往音响表面用专用聚合透声纤维粉找平,与墙体融为一体,完全看不出来音响在哪里,隐形音响也因此得名,现在这种隐形音响在高端家装中已经比较流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