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直被视为商业的本质,在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环境中,创新能力标志着一个商业体未来的潜力。
11月10日,由密云华润万象汇(专题阅读)接管运营的密云希望小镇·日光山谷正式对外营业。这个定位于轻奢型自然度假营地乐园的综合体,正是密云华润万象汇的一项创新之举。
它首次尝试将公益与商业相结合,并引进第三方旅游管理机构,对现有的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让一个普通的农业小镇,蜕变成为了北京首家营地乐园。
这个项目究竟有哪些特色?它与密云华润万象汇将有怎样的互动?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万象汇跨界接管希望小镇
坐落在密云水库旁的密云希望小镇,是华润集团利用企业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公益尝试。它凭借生态优美的地理优势,成为京郊自驾游的绝佳场所。
但由于前期没有统一规划,项目长期存在娱乐消费单一、旅游配套设施低端、运营乏力等困境,无法达到京郊游的消费要求。为了改变现状,2016年底,华润置地做了一次创新尝试,将密云希望小镇这个公益项目交由密云万象汇商业管理团队进行运营。
万象汇团队接手后,引入了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旅游度假管理公司,对密云希望小镇进行了全面改造,并更名为“华润希望小镇·日光山谷”。
过将近一年的讨论与建设,如今日光山谷顺利完成改造,并于11月10日与密云华润万象汇同期开业。笔者现场了解到,相比去年更具乡土气息的风貌,改造后整个项目焕然一新,给人一种“欧洲小镇”的感觉。
全面蜕变成为日光山谷
首先是住宿单位。日光山谷定位于营地乐园综合体,目标客群是城市中产以及有孩的中产家庭。所以在住宿方面,日光山谷推出的多是非标特色住宿区。
项目新建有木屋5栋,帐篷15顶,房车10台,每个非标住宿单元可容纳3-6人居住。所以无论是情侣、还是家人朋友在此度假,住宿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一个营地里拥有如此多类型的住宿单元,这在北京地区还是首例。
其次是会所改造。为更好地打造生态体验,改造团队将原有的木棉花乡村酒店,变成为了1间大堂吧,1间书吧,1间港式餐厅,4间会议室以及1间备餐间。同时,在会所外围还搭建了休闲木平台,可供访客聊天、休闲与会客。
与原有的酒店形式相比,改造后的会所使用功能变得更齐全,场景也更加明朗。同时,用石质围墙改造的会所入口,加强了空间连接的一体性,使会所与周边环境更加融合。
再次是餐饮方面,这是日光山谷的重头戏之一。改造团队邀请了来自香港的沈洪团队加入,希望把经典的老香港味道带到密云,让消费者不出北京就能感受港式美食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洪团队创新性地推出“没有菜单”的概念。每天的菜品除客人指定外,全部由主厨决定当日菜品,他将这称之为“家的味道”。
“我的角色就是顾客的家庭厨师,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到家问我今天吃什么。”沈洪告诉笔者,他会精选当地食材,并减少调味料的用量,真正做到“家”的感觉。
此外,为了让亲子家庭有更多的娱乐项目,日光山谷还推出了1500平方米的温室有机种植区,迪卡侬运动体验乐园,ATV越野车与卡丁车赛道,趣味登山步道等休闲活动。消费者能在此体验到露营、亲子娱乐、自然教育、开心农场、有机美食、户外运动等多种休闲方式。
日光山谷成为万象汇的延伸
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露营地是服务自驾游的天然场所。而近年来,随着中国自驾游的爆发式增长,国内露营地行业也随之火热。
密云华润万象汇审时度势,将希望小镇的改造成为营地乐园,其商业眼光无疑已经走在旅游行业的前列。但作为商业体的操盘手,密云华润万象汇还想要更多商业上的创新。
日光山谷与万象汇同在密云,二者仅相距十几公里,因此密云万象汇团队想到将两个项目进行深入互动。
比如,在万象汇商场四层的会员中心,团队以希望小镇的名义开设了主题餐厅——希望食集。木质的桌椅,随处可见的绿植,都让餐厅充满了生态气息。同时在运营层面,商管团队也有做了深度融合。
当下,购物中心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使得运营者越来越迫切地希望走差异化路线。于是,近两年大热的主题空间打造、体验式业态调整、IP主题展等创新,成为各大商场寻求突破的积极尝试。
不过,密云华润万象汇总经理武琦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这些方式虽然能增加商场的客流以及消费者的粘性,但毕竟受到商场空间、面积的限制,项目创新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但万象汇与日光山谷的融合,则有了很多的想象空间。”
武琦告诉笔者,作为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商业体,万象汇很难吸引到庞大的旅游客群。但有了日光山谷,在营地居住度假的游客,其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都是万象汇的服务范围。而万象汇的基础保障,也让游客在日光山谷的生活配套更齐全。
“两个项目的融合,彻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日光山谷成为万象汇的延伸。而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带给项目的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巧妙地实现了能量耦合,让两个项目相互注入活力。”
事实上,商业创新的道路没有止境。在未来,万象汇团队还将在两个项目的融合上,探索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