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定:水环境和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从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谈起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16时04分11秒

    慧聪水工业网 聚焦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引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控水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北控水务主办,国内外业界权威专家与会并发表主题发言,300多位环保领域从业者济济一堂,从国家政策、探索实践、市场趋势、技术创新等角度,一同探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解决之道。

刘永定先生

刘永定先生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原常务副所长、党委书记;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刘教授从事水生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研究;涉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系统变化的基础理论、有害藻华、环境湖沼学、污染水体防治。曾任国家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湖泊主题专家、国家环境应急专家。

    本次论坛上,刘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水环境和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从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谈起》。

    滇池治理20年

    20年间状态比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滇池水质还可满足周边民众下水游泳、戏水等需求,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滇池污染程度迅速加剧,暴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引起了国家与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定决心对滇池开展大力整治。温家宝总理曾说三湖问题难点在滇池。滇池污染治理为什么难?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湖泊萎缩,水面缩减;

    低纬度高海拔,位置独特;

    位于城市下游,受纳污染负荷重;

    水交换率低(约4年换水1次);

    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小;

    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水生植被盖度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40%缩减到本世纪初的4%。

    经过近20年的治理,目前滇池水质企稳向好,2015年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2010年比下降9.2%,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2016年国家考核中入滇河道水质全部达标,滇池水质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于湖"的历史性转变,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

    滇池治理措施

    昆明地处国家西南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政府、社会公众与科研单位共同努力,从流域管理层面,持续不断地推进了环湖截污、交通污染控制、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入滇河道治理、生态清淤、节水工程等多项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可以说,云南省和昆明市统一思想、全流域治理、持续推进、治管结合,是滇池治理20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滇池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加大投资新建污水处理厂,由3座增加至12座;环湖基本建成以四个层次为主的截污治污系统;入滇84条支流逐步恢复“水清岸绿”,河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切实贯彻“河长制”,实现工程治理和管理上相结合;与此同时,生态清淤削减内源污染,牛栏江补水工程建成显著提高湖泊的水体交换率等一系列扎实的工程措施发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从科学技术角度看,滇池的治理带来水质企稳向好的过程也是国内和当地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推进科技进步的过程,治理思路从水体生产力控制蓝藻水华入手,逐步实现水华控制和水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滇池污染治理的实践证明,按“阶段论”的思路和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是切合实际、扎实推进的可行之路(如下列图表所示)。

阶段论

阶段论

图:基于稳态转换理论和各态遍历定律的水体环境-生态转换过程的“阶段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