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污染的几大误区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22时15分26秒

     【慧聪新风网】 

    1.五花八门的治理方法

    空气清新剂和香水等只能对污染物的异味起掩盖掩饰的作用,实际上原有的有害污染物还存在于室内,继续影响和危害身体健康。同时劣质的空气清新剂还会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新来源,加重污染的程度。这属于典型自欺欺人的方法,如果你在这么做那就赶快停止吧。

    空气净化器,绿植净化,开窗通风,碳包这些可以吸收一定的有害物质,但没有从根源(家具、墙纸、地胶等)治理,是怎么吸收也吸收不完的,且绿植、碳包这两样有吸收限量的,超过极限值就不起作用了。就好比抽烟,一直在解决烟雾的净化问题,但是烟头没有灭,也是无用功。

    2.不重视甲醛外其它有害气体

    国家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中,明文规定了几种必须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它们是:苯、甲醛、氨、TVOC等,其中苯、TVOC等都是已确定的高致癌的物质。(油漆、天那水、稀料、各种胶黏剂、防水材料含有苯。皮具、建筑材料、清洗剂、蜡制品、地毯、家具、化妆品、激光打印机、影印机、粘合剂、油漆等散发TVOC)。实际上若从污染物的毒理危害性来说后两者更为严重。

    3.凭气味来判断是否有污染

    在有毒有害气体中,污染比较严重情况下,浓度大于人的嗅味阀值,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异味,如甲醛嗅阀为0.12ppm、氨的嗅阀为0.5ppm,当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大于嗅味阀值时才会闻到其刺鼻的味道。TVOC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至少在350种以上(>1ppb),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人的嗅觉是闻不到其气味的。同时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呈现的复杂的气味是很难辨别的。

    因此凭气味来判断是什么污染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有气味不一定有污染,而有污染的不一定能闻到气味。在装修后的房间里,如果你能闻到明显的甲醛或是苯的气味时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已十分严重(肯定超标好几倍了)。闻不到时也不能说污染不存在,也不能说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装修后最好请专业的CMA机构来检测,不要相信某宝上没有质量保证的“检测仪”。

    4.装修用合格材料就没有污染

    这种概念表面上行的通,但在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要从合格材料的定义讲起,我们所讲的合格材料是指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在一定标准以下。但不是没有,所以在施工时要注意除尽量选择合格材料之外,还要考虑在一定的空间内,同一种材料的使用量。如果在一间房内大量使用同一种材料,由于累加的效应也可能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甚至严重超标。

    5.装修污染没多大危害

    根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中发现有害于健康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质,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其中35%是儿童。“室内环境污染”是继“煤烟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

    6.有害气体全来自于装修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如氨气的主要来源是添加有防冻剂等外加剂的混凝土;香烟烟雾和厨房烟雾可以产生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根据美国对加利佛尼亚、马里兰及新泽西州的三个城市的监测表明:吸烟者苯的接触量主要(90%)来源于香烟主流烟雾,其身体负荷的平均值为不吸烟者的(6~10倍),在美国苯的接触量的一半是由于吸烟者造成。

    在我国由于各种含苯溶剂的大量应用,导致了室内外环境空气中苯的普遍存在,相对而言香烟烟雾产生的苯污染比重比较低,但这表明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更加严重。

    7.侥幸心理

    因为人的体质、抵抗力适应性各不同,不是所有的人在同一恶劣的环境下都会发病,所以造成了部分人的侥幸心理,这是要不得的。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因装修不注意环境质量而致病”,就得不偿失了,非但没有建成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相反弄成了人"毒气室"。长期生活在内,会对身体的健康没影响吗?

    易招通是慧聪重磅推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商难,推广成本高的难题的服务。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行业集合1万+上游企业、12万+暖通与舒适家居、建材家装类经销商的资源和优势,通过30余个专业买家经理,从品牌传播、招商专享、营销升级、会员定制四个维度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招商项目低成本、高效率地覆盖经销商渠道和服务终端,创建桥梁,轻松招商。填写下表报名,足不出户,安心招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