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弄潮争先浙江实体经济回归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4时19分26秒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曾是浙商们用心血和汗水创业、踏实苦干守业的写照。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一些浙商的功成名就而丧失,反而在近些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愈发彰显出来。在海宁采访时,恰逢钱塘江午潮,放眼那汹涌而至、势不可挡的潮水,我们感叹着今天浙江人争当时代弄潮儿的精神不减。

    创业勇气不减当年

    从竹地板到竹家具,从竹纤维毛巾到竹叶黄酮饮料,在浙江安吉县永裕竹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一根毛竹被开发得淋漓尽致。公司董事长陈永兴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竹产品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产品附加值低。可陈永兴却对开发这漫山毛竹信心十足,东拼西凑数百万元,引进德国高端设备,建起了漂亮的厂房。而当时一般的竹加工企业设备投入不过10来万元,陈永兴的做法让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

    为了宣传竹产品,陈永兴甚至去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少外国客商都看好竹子产品的环保和耐用,这给了陈永兴信心。在竹地板这种产品做出点眉目后,陈永兴又通过提升生产技术、拓展产品类型来谋求企业的转型升级。如今,陈永兴已实现了第一轮的产品升级换代,“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开发竹制风能发电机叶片,进一步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的目标迈进。”

    如果说浙北的陈永兴还算首次创业,那么在浙南的台州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却是实实在在“二次创业”。

    从一个手工作坊成长为拥有几千名员工的缝制工业巨人,邱继宝和他的飞跃集团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杆。然而三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以出口为主的飞跃集团几乎彻底垮掉。倾注了半生心血哺育的企业,突然之间可能“活不下去了”,邱继宝直言,“当时的感受真的是生不如死。”

    “不转型过不了难关。”邱继宝说得恳切。2009年初,飞跃集团确定了大力发展高端成套缝制设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并进行了企业重组,从单一股权到股权社会化。主营业务重组之后,企业长期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一股独大、决策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毛病,全部一次性解决了。

    “坚持实业不动摇!”邱继宝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做好实业是根本,实业是我们的命和根。”如今,飞跃集团不仅保持着行业排头兵的地位,而且看到了大提升、大发展的光明前景。

    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必须着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穿行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的走廊,董事长白骅指着洁净功能区内的设备,如数家珍:“这台细胞反应器从德国引进,价值80万欧元,主要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和表达。2007年投产以来,主要用在临床样品的试制和生产上。”

    这座静悄悄的中央研究院集中了数百名高端科技人员,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海正药业的主要研发基地之一。近年来,实施以“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研发战略,成为这家国内制药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驱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