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重型工业企业一样,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近年以来正在经历着产能过剩淘汰、研发技术及经营模式的更新等蜕变。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众望所归。
这一趋势确立后,中联重科的战略核心思想并没有改变,不过战略路径正在扩展:由工程机械这一单一板块扩展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等五大板块。
减速已为事实
当前,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已由过去的高位数下降到了8%以下,部分经济学者也认为,工业增长减速趋稳的态势已经形成。
詹纯新说,目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从追求发展速度到注重增长质量,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以高速增长为前提的经济发展应不再被视为一种常态。“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转型升级同样永无止境。”
“关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态势,我的看法是,"减速"已是事实,"趋稳"尚未达成。对工业企业来说,依然面临着产能过剩、调整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依然面临着下行的风险。原因是,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仍在进行,还远未完成,转型升级的效果显现于整个工业经济也会有一定的时滞。”
在中国工业经济短促突击井喷式的增长后,什么样的工业才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詹纯新说道:“工业增长速度减缓,是经济从高速进入常态的风向标,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经营绩效、调整产业结构,是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他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型,已对工业企业形成了“倒逼”机制,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视野、节能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将最有可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下沉”与“升级”
众多工业企业正在思考,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合理化和均衡性,对此詹纯新认为,“这需要从国家利益和大局来考虑。”对于企业来说,其主要体现于“下沉”和“升级”这两个方面:“下沉”指市场下沉,企业的市场网络向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下沉,开拓潜在需求;而“升级”则是指技术升级、产品结构升级,更加契合市场的需求,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势。
目前,部分工业企业已从原有的先发地区,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寻求突围与发展,一些工业产品需求甚至出现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沿海地区的特点,“这确实是不错的拓展。但机械行业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机械行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创新型、外向型产业,在市场下沉到经济腹地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走国际化道路,开拓海外市场。”詹纯新表示。
他也指出,工业化向经济腹地的推进,不只是产业的单向迁移,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和战略紧密相关。“我们曾经提出"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但这种产业集聚一定是与当地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结合起来的,一定是要以促进产业分工细化、产业结构升级、降本增效为目的的,不能把原来旧的发展模式移植到当地。”
路径扩展
詹纯新表示,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中联重科主要战略的核心思想仍然没有改变,还是“裂变+聚变”;其战略目标也没有改变,还是要做装备制造业的世界级企业;但是其战略路径已有所扩展,由工程机械这一单一板块扩展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等五大板块。“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经营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各板块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与民生。”
就工程机械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詹纯新说:“从全球市场的情况看,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未来没有发展机会,通过创新和调结构,工程机械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和GDP关系密切,当GDP低于两位数的时候,产能将严重过剩,如果按照经济学家的预测,未来GDP保持在7%~8%,那么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产能过剩将会持续。而以历史的经验看,中国工程机械的增速以往是GDP的两倍,如果以此来看,未来年增长会在15%左右,但还会面临产能过剩。”
“当然,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工程机械企业依然会有生命力,生命力的来源就是创新。”
“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特别是对发展比较大的企业来说,更是机会。由于过去发展太快,现在正是自我审视、自我整理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可借此机会,向相关产业进行拓展,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无论是并购还是剥离,对我们都是机会。”詹纯新说,未来可能会有10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最终因文化、技术和资本被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