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其中,钢企违规新建和未按规定淘汰产能的现象引人关注。
在谈及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要求不到位时,刘家义表示,一些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要求不到位,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也不够严格。
据披露,宝钢、武钢和鞍钢集团的下属企业近年来未经审批违规新建和未按规定淘汰产能的年能耗量,平均占3户企业2010年能耗总量的17%;审计抽查企业617项重大决策中,有74项存在违规问题,已形成损失及潜在损失34.61亿元。
据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钢产量达3.48亿吨,炼钢能力达到4.7亿吨,2010年钢产量为6.3亿吨,产能约8亿吨。“测算下来,近年来产能增加近4亿吨,三大央企在这4亿吨中所占的增量中还是少的。”钢铁行业分析师朱喜安称。
朱喜安还向记者表示,三大钢企5年期间产能扩张主要是通过兼并重组,“如果把2005年没兼并的企业算进去,2010年三大钢企粗钢占比对比2005年还是下降的。”
但与前述三大央企相比,活跃在各省的中小企业未批先建盲目扩产的现象更加疯狂。尽管国家早就对此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时至今日,钢铁产能的数字仍在不断飙升。对此,朱喜安表示,在国内劣币驱逐良币很常见,“钢铁企业最讲规模和时机,如果不扩大规模,竞争就会落下风,但按正规程序走,就发展得慢”。
实际上,在一些钢企人士指责国际矿商垄断造成高矿价灾难时,产能过剩引发的负面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很多人说淡水河谷垄断铁矿石市场,这是片面的,产能过剩带来的供求失衡才是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普遍低效益的主要原因。”日前,有接近淡水河谷方面的资深人士向记者称。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朱喜安的认同。“今年国内钢铁产能保守算9亿吨,但需求可能7亿吨不到,产能过剩使得钢价无法持续反弹,一旦反弹时间长,企业又立马增产;再就是,由于产能过大,成本很难降下来。尤其是,在企业亏本也要生产的情况下,高产量支撑了矿价却拖累了钢价,企业盈利肯定不好。”朱喜安说。
据悉,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企业已补缴税款1.98亿元,挽回损失5.11亿元,建立健全制度233项,并对87人进行了处理。
据了解,此次审计共涉及15户中央企业,在审计抽查企业617项重大决策中,有74项存在违规问题,已形成损失及潜在损失34.61亿元。此外,还有11户企业违规用地共计10.75万亩,其中开发房地产、酒店等违规用地5898亩。另外,财务核算和经营活动中也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