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供热采暖网讯】1903年,丹麦建成了第一座热电联产电站。
20世纪20至30年代期间,以发电站产生的废热为热源所建造的区域供暖系统在丹麦得以应用,区域供暖占丹麦总供暖量约4%。
20世纪70年代,丹麦约30%的家庭得益于区域供暖系统。
现在情况如何?
丹麦63%以上的家庭都使用来自区域供暖的热量采暖。
丹麦拥有6个大型集中区域供暖区域和400个小型分散的区域供暖区域,每年总产热量分别约为60拍焦耳和75拍焦耳。
数据显示,2013年,丹麦区域供暖量达到134拍焦耳。72.8%的区域供暖热量来自于热电联产,与独立的供暖和发电系统相比,节省了约30%的燃料。过去几十年内小型热电联产机组提供的区域供暖热量显著提升。现在丹麦共有约670座集中式和分散式热电联产机组。
丹麦区域供暖系统构成
丹麦大型区域供暖系统通常由传输管网相连的多个输配管网组成。热量产自多种不同类型热源厂,如大型煤、生物质或天然气开采工厂、城市垃圾处理场、工业余热和尖峰负荷锅炉。
例:大哥本哈根区域供暖系统就是一个大型的区域供暖系统。它是目前丹麦最大的区域供暖系统,供暖年产量达35拍焦耳。该套供暖系统东西向长约50千米。
通常情况下,小型分散式区域供暖系统的单个输送管网供应量不超过1000家热用户。热量由一台基本负荷机组和一台或多台尖峰负荷备用机组产生。通常基本负荷机组指的是一个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电联机组,或以生物质(如秸秆或木屑)为燃料的锅炉,或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厂;而尖峰负荷备用机组指的是以油或天然气为燃料的简单锅炉,成本投入较少。一些小型电厂近年又安装了太阳能供暖或电热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