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供热采暖网 连日来,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哈尔滨代表们履职尽责,积极向大会提交意见、批评和建议,为城市发展建言,为民生改善献策。
推广电供暖治霾促发展
尹会涞代表在会议期间提出加速供暖电能替代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建议。他认为,这既能解决我市冬季因供暖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又能促进热电联产企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尹会涞说,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供暖期长,主要供暖方式以热电联产为主体,但随着热电联产的大范围推广,在供热同时产生电力供应,电力供应过剩,电网压力加大。以2013年为例,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省网供电负荷首次突破10000兆瓦,最高值达到10142兆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2%,导致供电峰谷差达到416万千瓦。
尹会涞认为,电量过剩的现状为电采暖的推广提供了可能。从环境效益来说,电热膜地暖技术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硫化物、VOC等对人体有害的排放,不占用土地、不需要用水、不产生烟尘和粉尘,没有噪声,无废气、废水和废物排放。
针对有的市民认为电采暖费用较贵的看法,尹会涞对以电采暖的方正芙蓉花园住宅小区的实际运行费用进行了调查。据统计,该小区平均每户居民电供热所需的费用为25元/㎡,100㎡的房间一个取暖期下来需2500—3000元的取暖费。而我市热费按照40.35元/㎡收取,100㎡的房间取暖费超过4000元。
尹会来建议,加快电能替代政策的出台,建立电能替代供暖产品名录,规划电能替代供暖的范围及份额,从宏观上对供暖的电能替代进行指导;引导针对环境污染及VOC专项治理的资金倾向于进行能源替代的扶持,从能源应用的源头实现清洁,保证整治污染,从源头开始。
建“无线城市”享高品质生活
杨滨立代表在提交大会的意见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无线城市”的概念。他认为,随着社会管理要素日益增多以及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也难以满足市民对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需要推进社会管理和城市生活的信息化,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互通共享、功能齐全”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而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杨滨立说,“无线城市”是继水、电、气、交通之后的城市第五基础设施,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并开发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无线信息化应用。
以我市建设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为例,市民通过手机扫描产品添加二维码,便可获得产品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4个环节的端到端全程信息管理,得到了农产品品质的保证,这就是“无线城市”带给市民的一大便利。
杨滨立建议由政府牵头,相关方参与,构建科学规范的“无线城市”协同推进机制,抓紧制定统一的“无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整合与内容聚合,建立无线城市“信息云”,促进各行各业有益信息的共享。
公开医疗信息解看病贵难题
来自医疗界的马军代表在本次人代会上提出了建立医疗信息发布制度的建议。他认为,这一制度能有效缓解市民看病贵的难题。
马军认为,“病急乱投医”源于医患双方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所谓“看病贵”,在剔除乱涨价、乱收费、过度医疗等人为营利因素以后,相当一部分其实是盲目求医,小病大看导致的“贵”。他说,医疗信息公开,是患者及家属主张的正当权利,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能和义务。
马军建议全省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定期发布医疗收费、就医指南、用药指导、保健知识等医疗信息,引导群众做出对症治疗与消费能力相适应的决策,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前提下实行自主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医疗质量标准并认真实施考评检查,再定期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发布,为患者求医问药提供权威性的选择依据,由就医方在自身病情和医疗消费承受能力相契合的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通过理性的消费过程去购买适合与合适的健康产品。同时,借助市场经济的调控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挤出“看病贵”的水分,把钱花在刀刃上,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马军认为,医疗信息定期发布的内容不应仅停留在收费标准上,还可以适当公开权威公正的医疗新技术应用和药品疗效指南,不仅可以引导患者理性消费,还能对虚假医药广告起到拨乱反正、以正视听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