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太阳能网讯】7月3日,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总体仍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太阳能热发电成本有望加速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化过程发电的技术。采用这种光电转换技术的电站成为太阳能热发电站。据悉,太阳能热发电在可利用量和可开发量上,优于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在整个发电过程不会对外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环境影响极低,发电处理特性平滑,接入电网特性灵活。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科技部一直在关注和支持太阳能热发电项目。2006年科技部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国家能源局颁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均把太阳能热发电明确列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
报告中指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在技术方面,我国在太阳能聚光、高温光热转换、高温蓄热、兆瓦级塔式电站系统设计集成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外太阳能热发电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包括太阳能实验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蒸汽发生系统等。
目前国内已基本可全部生产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和主要装备,一些部件具备了商业生产条件,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逐步形成。其中以槽式真空管和玻璃反射镜更为突出,国内槽式真空管生产厂家已超过14家,反射镜厂家也超过7家。比起关键设备制造,光热电站集成技术则更为缺乏,目前国内还没有商业化运行的光热电站,整体系统设计能力和集成技术、太阳能热发电站系统模拟及仿真技术也刚刚起步,缺乏电站建设运营经验和能力。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详细设计、镜场安装及维护在我国均是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搭建的太阳能高温集热系统共22个。国内筹建推进的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86MW。
据了解,我国五大电力公司目前均已涉足光热发电项目,尽管项目看似不少,但真正推进实施的却屈指可数。据报告分析,原因大致可归于:电价政策不明,投资收益无保障,无法深入推进;各大央企欲在光热发电市场爆发前抢先圈占资源;项目实施面临的技术等各方面的困难远大于规划之初的设想,难以按预期推进。
报告同时指出,上网电价政策未出台、核心设备和关键配件缺乏实际项目运行检验、缺乏无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检测平台及标准体系空白、国内复杂的气候环境条件等都是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瓶颈与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