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治理:富阳大源溪溪鱼游弋 岸边水草丰润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05分44秒

    慧聪水工业网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蒋家村的大源溪,一道堰坝蓄水成潭,漫坝而下的溪水汩汩流过。

    83岁的老书记陆启田站在桥上,嘴里感慨道,没想到家门口的这条大源溪,还能变回儿时模样。水变清澈,溪鱼游弋,岸边水草丰润。

    12年孜孜不倦的大源溪治水史,恰如一部当地断臂求生的发展史。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以及近年来的河道整治工作,曾经让村民诟病的大源溪如今俨然成为一条玉罗带。

    富阳通过加大大源溪的治理力度,时至今日,终于交出了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卷。

    污水和污泥排入溪中

    成为远近闻名黑臭河

    “河水清澈、溪里的鱼看得明明白白。”这是陆启田对全长27公里的大源溪最为深刻的童年记忆。

    他也清楚记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多了好几家造纸厂,污水和污泥排进河里,河水就慢慢变差变黑了。

    陆启田说:“河里都是淤泥,筷子都能插得牢。要是走近了,一股臭味扑鼻,到了夏天,晚上睡觉都要关着门窗。”

    当时,富阳已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当地造纸业生产规模呈几何级增长,鼎盛时期有近500家造纸厂、10万多名从业者,造纸业税收贡献了当地几乎一半的财政收入。

    作为造纸重镇的大源镇,产业带给它荣光的同时,也给大源溪带来长久的污染——这条溪流被鉴定为劣Ⅴ类水质,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人们身边的黑臭河。

    环境不好污染溪水

    开始“手术”般治理

    站在曾是造纸车间的房屋前,蒋关泉神情复杂。

    蒋关泉是蒋家村人,1997年在村里办了造纸厂,最早生产明信纸和包装纸,“最多时,有28间厂房、100多位员工,年产值有100多万元。”

    当年,村里有两家和蒋关泉一样的造纸厂,之后3年时间,有了7家。大家都觉得,这个钱好赚。而钞票的背后,是让蒋关泉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以前大家都是这么干,但后来实在是太臭太脏了,一出门就能闻到。”

    大源溪的命运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大源溪开始了“手术”般地治理。

    富阳治水办常务副主任何郁芳说:“当地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要求,对造纸产业历经7轮整治。目前,已经关停65家造纸企业、92条造纸生产线。”

    蒋关泉的造纸厂在2014年被关停。“虽然心痛,但也要响应国家号召。现在村里老百姓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如果环境不好,什么都是零。”

    铁腕整治转型

    换回春江绿水

    短短数年间,大源溪经历了一场新生,拂去了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沉疴旧疾。如今,这里溪岸修砌整齐、垂柳拂堤、白鹭纷飞。

    “站到桥上往下看大源溪水,又能看到鱼了。若是天气好,还会有不少人到这里来钓鱼。”眼看此景,陆启田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数据显示,2016年,大源溪水质最好时为3月、10月的Ⅱ类水,当年其他10个月中Ⅳ类水、Ⅲ类水各占一半;今年1~3月的大源溪水质也保持稳定,其中2月与3月为Ⅱ类水。

    不过陆启田不知道,对造纸业大刀阔斧的整治,也曾给富阳带来阵痛。

    富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称,有一年,富阳连续11个月出现财政收入负增长。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当地治水的决心,当地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借治水促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几乎与整治造纸业同步,富阳提出发展七大新产业,将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智慧经济等新产业,作为富阳工业投资的主要增长点。

    眼下,这些新兴产业已迅速站稳脚跟,为富阳产业升级注入强劲活力。

    而整治的“阵痛”,却换来看得见的春江绿水。当年“黑臭河”大源溪的蜕变,也成了富阳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折射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生存和发展的态度,以及原有的发展方式正在重塑。

 

分享按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