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观察:你的喜悦是否成为了它的痛?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05分52秒

    慧聪水工业网 最近有关大熊猫的直播视频大热,通过直播,大家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欣赏了它们的可爱萌态,增加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的喜爱,会不会对珍稀动物造成过度消费,增加它们的负担呢?

    不仅仅是大熊猫,因为喜爱而对珍稀物种造成负面影响的例子还有很多。日前有专家称,长白山的珍稀植物,在成功培育前绝不敢对外说,怕给物种带来灭绝之灾。因为一些人趋之若鹜地占有、挖掘反而加剧了物种的破坏。

    无论是大熊猫直播视频,还是对外公布珍稀物种,事实上,对于动植物保护,适度的公开、传播,本可以向公众科普自然知识,帮助了解自然环境,宣传生态保护理念。这无可厚非,不仅无害而且有益。一些动植物,尤其是珍稀物种,也确实通过适当的公开,引起社会关注,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但目前看来,一些“过分”的关注、喜爱,不仅没能有效地保护爱护这些动植物,反而对它们造成了困扰,乃至灾难,尤其是当这些“喜爱”夹杂着商业利益和消费偏好时。

    拿此次大熊猫直播视频为例,如果这种势头过热,为增加直播收视率,难免会出现按受众喜好而做的“摆拍”、“表演”,打扰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如何避免“雪藏”和“见光死”的尴尬,关键在于在适当宣传和有效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不仅需要宣传者依法依规科学传播,也需要公众保持远观欣赏之心,不打扰它们,不破坏它们的生态环境。

分享按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