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载投入逾1000亿 蝶变中太湖治理仍面“减磷”挑战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12分07秒

    慧聪水工业网 盛夏时节将至,太湖也迎来新一轮安全度夏应急防控节点。

    太湖,镶嵌在吴越大地的“璀璨明珠”。作为中国5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也是沿湖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背景下,太湖的水生态环境还好吗?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与蓝藻暴发的2007年相比,2019年太湖湖体水质已明显好转。过去一年15条主要入湖河流年平均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124个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7.5%。

    太湖治理,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是第13个年头。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严峻兼具污染成因复杂,太湖流域的治理难度可想而知。此前,太湖水质恶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地区超出环境容量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太湖治理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近年来,江苏先后出台70余部相关地方性法规,为依法监管、科学治理太湖提供了法律依据。

    良法亦需善治。近10年来太湖流域累计关闭化工企业5000多家,关停重污染及排放不达标企业1000余家。着眼削减工业污染负荷,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完成60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重点行业直排企业提标改造。与此同时,江苏各级财政投入太湖治理的专项资金,以及带动投入的社会资金,已累计超过1000亿元。

    历经爬坡过坎的攻坚时期,太湖治理已迎来交卷之年。经过源头治理、精准治理、长效治理等多管齐下,太湖河道水质一年比一年好。仅在过去一年里,江苏太湖流域就已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7万吨/日,完成36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但在高强度治理后,太湖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正如有业界专家曾指出,太湖水质稳中趋好的同时,也应看到水质改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亦如总磷浓度“先降后升”。从污染负荷来看,太湖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总量。针对太湖治理出现的新情况,2020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王天琦建议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水资源,进一步科学设定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长期水质目标。

    “总磷等个别指标降幅空间有限,成为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最大短板。”从水质现状来看,太湖藻型生境状态尚未根本改变。从完成国家目标要求看,总磷达标任务艰巨。2019年全湖总磷浓度平均仍达0.08毫克/升左右,距离2020年目标值0.05毫克/升仍存差距。“污染底泥是总磷等污染物蓄积的主要场所,也是触发湖泛的重要因素。”

    “不要让太湖蓝藻问题成为绿色发展路上的疮疤。”为进一步削减总磷总氮等内源污染物存量,遏制总磷反弹,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则建议将太湖蓝藻治理上升到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协同、水岸同治。全国人大代表窦希萍则建议,进一步完善治理太湖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驱动、提升应急防控能力、污染治理精细化等举措成为未来太湖治理的努力方向。从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到农村面源污染,太湖治理深挖减排潜力,进一步控磷降氮。沿太湖地区正密切关注水情藻情变化,加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对重点水域的蓝藻做到日生日清。

    重要抓手是污水处理厂截留率,再提标改造,强化一级保护区农村面源治理。在进一步强化外源治理的同时,江苏还将对底泥污染严重、水草和底栖生物分布稀少的湖区,实施新一轮生态清淤工程。此外,治理重心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确保年底前太湖流域基本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