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 生物多样性恢复让滇池活起来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13分28秒

    慧聪水工业网 每到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坝总是人流不断,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乐于把欣赏滇池风光、与漫天飞舞的海鸥嬉戏作为旅途一大美事。

    这一动人景象的持续演绎,得益于昆明市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程中不断加大环湖生态建设力度,使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不断加速。

    截至目前,滇池湖滨湿地物种数量与2006年底相比增加约25%,包括多种云南省新纪录在内的鸟类共计140多种,银白鱼等部分滇池土著鱼类种群数量开始得到恢复。

    ■总生物量急剧下降

    □“四退三还”改善环境

    随着滇池生态破坏和水体污染加重,某些土著物种在滇池水体和湖滨消失,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局群密度下降,总生物量急剧下降,耐污物种(篦齿眼子菜、穗状狐尾藻等)逐渐占据优势,外来物种入侵加剧。

    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滇池鸟类群落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都经历了巨大变化,大量水塘、沼泽消失,滇池湖滨带几乎丧失殆尽,使很多水禽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部分水禽消失。

    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滇池流域土著鱼类有26种,到2000年底已减少到11种,其中只有4种生活在滇池湖体。绝大部分土著鱼消失,有的甚至被认为灭绝,直接导致滇池土著鱼在滇池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一直以来,昆明市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滇池流域和环湖生态建设,全力实施“四退三还”(即通过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林、还湿地),建设截污、治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削减进入滇池的面源污染负荷,并建设了多个人工湿地。

    目前,昆明市已建成滇池湖滨生态带5.4万亩,湖滨原有鱼塘已经全部清退并转变为库塘湿地,农田和大棚用地等已转变为生态湿地和林地,重建湖滨生态系统初步完成。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还将滇池环湖生态带区域设为滇池的一级保护区,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

    ■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

    □消失30年野生鸬鹚再现

    随着滇池环湖生态建设持续开展,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得到提升,滇池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逐渐恢复。

    “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滇池湖滨带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从建设前期的13%增加到建设后期的80%,增幅达67%。

    同时,滇池湖滨湿地植物物种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从建设前期的232种增加到建设后期的约290种,物种数量增加了约25%。

    据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锋说,虽然增加的物种以园林绿化植物为主,但由于水质改善,自然环境中一些本已消失的沉水植物,由于原有种子库萌发又得以出现,目前在滇池部分湖湾仍有一定面积存在。

    记者在滇池草海看到,几十株人工引种的海菜花竞相开放。这原本是滇池一景的海菜花,目前在滇池部分水域和入湖河道得到一定恢复和保护。

    滇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使得在滇池栖息、越冬的鸟类明显增多。近年来,在滇池周边记录到鸟类140多种,其中包括多种云南省新纪录的鸟类,如三趾鸥、灰翅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铁嘴沙鸻、蒙古沙鸻、中杓鹬等。

    令人欣喜的是,近期有不少市民在滇池草海水域发现3只野生鸬鹚(俗称鱼鹰)。这些鸬鹚已在此定居一个多月,每天入水抓鱼吃饱了就在那里展翅晒太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