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大热背后:讲好环保故事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15分26秒

    慧聪水工业网 时隔三年,周星驰再度指导的新片《美人鱼》,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月24日10时,上映17天的《美人鱼》票房已经突破28亿元。尽管已经上映多日,《美人鱼》的热度却丝毫没有下降,业内人士预估,该片最终有望突破30亿元,成为内地影史票房第一,已毫无悬念。

    《美人鱼》是个跟环保相关的故事,正如片名那样,它的主角就是一群人鱼,借以去讲人与海洋的关系,引出一个环境保护的主题。其中最令笔者感动的是这句话:“如果地球上没有了一滴干净的水,没有了干净的空气,赚再多钱又有什么意义?”

    影片将本该严肃的环保题材大而化之地融入到一个“地产投资+人鱼爱情”的喜剧故事中,从头至尾,整部影片看似轻松,其实却充满着有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孰轻孰重”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此而言,《美人鱼》这部影片也确实对得起20多亿票房纪录和数千万观众的信任。

    事实上,纵观电影界,将环保题材与电影作品相结合,并非“星爷”首创,犹记得2010年全球热映的《阿凡达》,围绕的也是人类开发和自然保护之间的斗争。同样,东方的一位大师——宫崎骏的很多作品也在探讨并试图化解人类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忧虑。他曾公开表示,《风之谷》的灵感来源于水俣湾汞污染。《千与千寻》中不堪重负的河神来汤婆婆的汤池洗去污染,那一瞬飞扬上天的欢愉笑声,也是他心中最为理想化的一瞬。其实,宫崎骏作品成功的背后,一方面源于他以小见大、于细节处见真章的叙事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在于他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也因此,他的作品更能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纵观国内,以环保为题材的电影,大多仍处于文艺片或者纪录片的范畴,对一般观众来说,往往过于文艺和严肃。由此,即便能获奖,大多也是在小众中获得口碑,而一般消费者对此却“知之甚少”。一部电影拍出来,刨除获奖的因素,其初衷多是为了向观众传递导演和编剧的理念,而如果对象过于小众,那么这种传播效果自然也会“打折扣”,更不用说会起到环保教育、宣传和动员的作用了。

    周星驰的《美人鱼》,虽然票房喜人,但也应看到,就略显沉重的环保话题而言,影片在嬉笑怒骂的娱乐性背后,传递出的环保理念并不十分明确,甚至在某些地方有些偏差。比如,影片的最后是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金钱的欲望,即呈现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是改变环境破坏者的认知。这显然并非当下解决环保问题的症结和出路所在。也难怪有些人士评价说,影片有故意消费环保题材的嫌疑。

    电影虽然只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形式,但采用什么样的题材,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传递怎样的信息,某种程度上都决定了最终的口碑和票房。即便仍有颇多诟病之处,但“星爷”此番对于环保题材的探索,总归也给国内的环保人士上了一课: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环保主题的推广和教育?如何能在短暂的心灵触动之余,将环保的理念渗透人心?

分享按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