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年均断流316天 治理方案计划利用南水北调生态补水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17分34秒

    慧聪水工业网 作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的治理备受关注。

永定河年均断流316天 治理方案计划利用南水北调生态补水

    4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示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公开稿)》(下称“《方案》”),这条润泽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五省市的北方大河的治理工作步入新阶段。

    《方案》指出了现阶段永定河存在的水资源超载严重、污染严重、生态空间不足且功能退化、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区域协同管理能力不足等五大问题,其中特别提到永定河京津冀晋四省市水功能区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年均入河量分别超过纳污能力1.5倍、7.6倍,永定河近十年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年均断流316天等问题。

    对此,《方案》计划从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用水配置、河道综合整治与修复、水源涵养与生态建设、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等五大重点措施进行治理,其中,为了推进地下水压采工作,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廊坊市将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城区自备井关停工作。

    现状:近十年年均断流316天

    《方案》指出,近十年,永定河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年均断流316天,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并存在五大问题。

    首先,水资源禀赋差,超载严重。永定河山区人均水资源量为276立方米,仅为全国的9.8%,近年受气候及下垫面变化影响,水资源量呈明显衰减趋势,2001年至2014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与1956至2010年相比减少了21%,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达到89%。

    其次,永定河京津冀晋四省市现状水功能区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年均入河量分别超过纳污能力1.5倍、7.6倍,41个水功能区中只有11个达标,达标率仅26.8%,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的河长达52%以上。

    第三,生态空间不足,功能退化。目前,永定河上游有1.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河湖、湿地率仅2%。同时,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下游平原河道1996年后完全断流;2000年后河口入海水量,较多年平均锐减了97.5%。

    除此之外,永定河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尚未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议事协调机构,缺乏健全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涉水联合执法机制和水生态补偿机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方案》指出,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京津冀主要功能区的主轴,对永定河进行综合治理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

    南水北调工程将适时向永定河生态补水

    根据《方案》中的内容,永定河的治理将按照“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注重保护,综合治理”、“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创新机制,协同管理”等原则进行治理,到2020年,初步形成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值得注意的是,细化为具体的行动后,北京市动作颇多。

    在地下水压采方面,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廊坊市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3〕49号)要求,加快永定河平原河道周边区县地下水压采工作的实施进度,2020年底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城区自备井关停工作,促进区域地下水位回升。

    在生态水量配置方面,北京市将实施河西支线与三家店水库连通,优化北京市西部地区水资源配置,保障永定河生态用水,间接回补地下水,实现地表地下立体生态同步修复。

    北京市还将实施延庆区妫水河水系连通工程,连通妫水河与两岸的南北干渠,对干渠及渠系建筑物进行维修改造,恢复干渠输水功能,为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延庆新城补充生态用水。

    同时,《方案》中还计划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初期丹江口水库蓄水量较多及丰水年部分弃水,适时向永定河生态补水。

    在再生水利用方面,北京市中心城区将完善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利用流域内沿河各区的再生水及流域外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每年向永定河补充生态用水0.75亿立方米。

    除此之外,《方案》在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上也有所突破。

    《方案》指出,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开展京津冀晋四省市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按照“区域协同、政府引导、明晰权责、市场运作”原则,推动永定河沿线各省市政府等方面协商成立永定河生态廊道建设投资公司。

分享按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