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室内外水管防冻措施 北方小伙伴学起来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25分06秒

    慧聪净水网    在北方,冬季水管被冻住是常有的事,那么,水管冻了怎么办呢?自来水管有哪些防冻措施呢?小编及时地找来了水管防冻措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水管

    防冻方法一:外包扎

    冬季气温低下,特别是对于北方而言,零摄氏度一下很容易结冰,对于暴露在室外的水管、水表、水龙头等用水设备,最好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等物体包裹一层。起到室外水管保温的作用。

    防冻方法二:紧闭门窗

    不要以为室内的水管就不会遭结冰,如果晚上不关紧阳台(阳台装修效果图)、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卫生间(卫生间装修效果图)以及所有朝北方向的门窗,保证室内温和的温度,水管依然会被冻住。

    防冻方法三:滴水防冻

    在冬季气温很低的夜晚,可以将水龙头打开一点点,让水持续流出,流动的水就算是在较冷的环境中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自来水管冻住。在打开水龙头时需要注意只需要很小的水流就可以了,如果水流太大对于水量浪费太大,是一件非常不经济的事。

    防冻方法四:对水管热传递

    现在流行的电伴热保温袋,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中比较多,但是用在管道的保温加热上也是可行的,但是价格有点小贵。当然用热毛巾敷,用热水淋管道也是可以的。

    防冻方法五:总阀关排空

    可以在温度较低的情况时,临睡前将室内水表阀门进行关闭,然后打开水龙头,放尽自来水管中剩水。这个自来水管防冻方法相比之前的打开水龙头可以有效的节省水。

    防冻方法六:控制水温

    自来水管防冻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定就是保证自来水管的温度,避免自来水管温度过低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自来水管冻住。如果自来水管已经被冻住了可以对已冰冻的龙头、水管、水表,用热毛巾裹住水龙头,然后用温水进行对自来水进行解冻,但一定要记住是温水不能用太烫的开水,在进行解冻中最位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水温,这样才可以有效同时对自来水管不会造成破坏,让自来水管可以正常使用。

    防冻方法七:提高环境温度

    自来水管冻住的重要原因的就是室内温度过低,可以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防止上冻。给水管所在厕所或厨房加暖气,或者放上电暖气,保证整体室温的稳定,就可以更好的防止室内自来水管上冻。

    防冻方法八:加装温感开关

    在自来水管防冻中一些材料专家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原理,设计出能够敏感的感知温度材料。根据特殊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形态变化开发出机械式的温感开关。指的就是当温度接近冰点时开关自动打开,这样可以有效的将管路中冷水放出,温度适宜时又会自动关闭阀门。

    水管冻住了如何解冻?

    室外的管道和水表在极端低温条件下,较易产生局部冻结,造成无水现象。

    1、如果水管已经被冻住,太阳出来后可以在太阳下多晒一会儿,看看能不能化开水管。前提是白天最高温在0度以上,如果最高温仍是零下,自己化冻就希望不大了。

    2、水管冻结后,先用毛巾或湿布捂住水龙头及水管,拧开开关。然后从水龙头开始,将热水缓慢地逐段浇冲在水管上,并逐渐延伸,使管内冰块慢慢溶化,不久即可恢复通水。

    3、利用吹头发的电吹风:如果您家里的自来水管道是PPR材料,而且轻微冻,可以用吹头发的电吹风,吹的时候注意不要对着一个地方吹,要上下吹,这样就可以为自来水管解冻。

    4、如果太阳晒化不了冻,那就要用热水烫开了。但刚开始不要直接用热水,否则易导致水管破损。应该用温水浇几遍后,再拿壶热开水,均匀的来回浇在水管上,注意不要烫到自己。如果冻的比较厉害,可以多浇几次直到化开水管。

    5、利用喷灯解冻。喷灯烤的方式适用于铸铁的自来水管。

    6、利用温水解冻。热水也可以用来解冻自来水管,但要注意不可用开水,一定要用温水,开水会使自来水管突然受热,引起爆裂。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水表的解冻,在表面看不出水表有裂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温水解冻。

    7、如果水表严重冻裂,需与水务集团联系更换新水表;用棉被堵住地沟口:好多居民楼的自来水管道在地下,地下管道被冻,多是因为一些地沟口没有防寒措施。居民可以找一些旧的棉被将地沟口堵住,用来保暖。

    8、对于比较粗的管道,可以用管内加热法,即将管道接口处卸开后,往管道里注入温热的盐水,水管会很快解冻。但这种方法比较繁琐,应谨慎考虑。

分享按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