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丰声光案例展示:《又见平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9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41分00秒

    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2013年2月18日,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省平遥县“又见平遥剧场”内正式公演。胡苏平、安焕晓、张璞、吴清海等山西省市领导与来自市城区和平遥县的30余名省级劳模、印象公司主创、国家及省、市100多家媒体记者共同出席首演礼并观演。这是“印象铁三角”导演继七部“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之后,推出的又一文化并行品牌“又见”系列的首部作品。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励丰文化科技”)作为“印象”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演出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又一次与“印象铁三角”导演携手,以先进的声光科技演绎厚重的文化内涵。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年,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与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而赵东家及232名镖师全部客死途中。整场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死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片段,勾勒出平遥人的仁德以及由这些道德传统引发的悲壮情怀。

    在90分钟的演出中,很多观众感觉自己做了一次穿越。在又见平遥剧场内,空间被分割成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和传统舞台。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有进入迷宫般的感受。观众如同普通的住民,松散地游走在清末的平遥城,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一个个场景中窥视故事端倪。不少观众在独特的戏剧体验中被剧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通过身临其境的戏剧体验,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血亲血缘文化。

新创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

新创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

    在《又见平遥》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励丰文化科技参与了其中的技术创意、工程设计、安装实施与彩排合成等工作。演出中的视听效果均由励丰文化科技全力支持。现场一共使用了四套音响灯光视频系统,其中有三套系统同时工作,使得整场演出近千人的观众在不同的区域,都能够体会到这个清末平遥城的场景,将观众的情感牢牢牵引住。

    《又见平遥》是印象团队致力创新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独创性项目。王潮歌导演称:“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在表达形式上很颠覆,在美学意义上很前卫,在思想情感上很朴实。……这不仅仅是一次舞台演出的革命,更是艺术家的一次历险。”“情景体验剧”这种全新的创作剧种,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技术团队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励丰文化科技的技术团队,以专业的声光电知识与丰富的项目经验,在项目中不断挑战和完善,最终得到了导演组和观众的认可。

    由于本次演出是室内多场景沉浸式行进的表演,因此剧目对声光电的设计以及设备的要求较高。在平遥的古代街道上,不仅要实现空灵的音乐效果,还要不停地让音乐在观众周围移动。经过对设备的挑选及改造,励丰文化科技团队最终以移动扩声音箱实现了这种移动式的多声道效果;在南门广场区域,多声道扩声系统与裸眼3D技术为观众呈现了失去生命的魂魄与现代人的情感交流;“镖师死浴”的一幕则采用强光束灯突出了镖师们上路前的豪迈与柔情;“面秀”环节更是采用了裸眼3D和多声道系统,使观众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团队始终将“系统可靠安全,长期运行”作为不变的原则,通过优选设备和稳定的备份系统,为《又见平遥》项目提供了最强大的技术保障。

    如梦似幻的灯光、直抵心灵的音效,巧妙地与空间、场景融为一体,勾勒出一个悲壮而感人的故事。励丰文化科技全体技术和施工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又见平遥》的成功首演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此前,“印象”系列与励丰文化科技合作打造的几个山水实景演出作品,如《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武隆》、《印象·普陀》等,已经塑造起国内罕见的文化品牌,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成功的范例。《又见平遥》的面世,再一次实现了新创意、新突破、新跨越,勾勒出中国舞台演出最新鲜的一笔,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文化艺术体验形式。此中,励丰文化科技以“科技演绎艺术”的理念,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与专业的技术服务,让导演的艺术创意得到了最好的呈现,满足了创意核心的要求,并为项目提供了创新价值。未来,励丰文化科技将继续以先进的声光电科技与专业的技术服务,“演绎”出更多好作品,为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