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医药人来说实在是并不省心的一年:药品零加成政策、医疗服务收入增长率总控在10%,医改试点城市药占比控制在30%,各地的的二次议价和GPO,以及“两票制”政策的快速推出到落地让整个医药产业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应接不暇。
2017年10月,随着党中央国务院42号文的发布,医药行业进入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时代,行业准入壁垒进一步提高,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和增速放缓也因此成为了大势所趋。
药品流通也概莫能外。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去年上半年我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9894亿元,增长率仅为8.1%。虽然这一增幅仍高于同期6.9%的GDP增速和7.7%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但这是多年以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增长第一次跌至单位数水平。
考虑到两票制政策的进一步效应释放以及药价走低的大趋势,未来药品流通行业的整体增长似乎也会令人堪忧。
行业的业绩同样显示了这样的趋势:2018年3月,行业前三甲国药控股,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陆续公布了各自报表,其药品分销收入分别增长7.5%,10.7%和7.0%,仅有华润医药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水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的销售额增速放缓,但这两大企业的财务报表披露其2017年资产负债率仅有2%左右的变化。相比较而言,华润医药在上市后的第一年内资产负债率(净负债除以总权益的比率)从2016年的21.6%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36.0%,其中缘由似乎显得有点耐人寻味。
1、行业整合仍有进一步空间
从中长期来看,“两票制”的实施是我国药品流通业洗牌和优胜劣汰的重要催化剂,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从中受益。
不过,每一个大规模的药品流通企业依然存在着庞大的药品分销调拨业务,如何避免这些业务在短期内因“两票制”冲击而萎缩仍是这些企业的严峻考验。
根据商务部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虽然药品批发企业的调拨业务是流通行业中唯一负增长的细分领域,但其占比仍高达38%。显而易见,加速传统调拨业务的转型,已经成为流通巨头们当下的第一要务。
面对来自于“两票制”的压力,不同的流通巨头采用了不同的布局方式:行业领头羊国药控股是我国最先进行大规模全国性布局的分销企业,具有相对最为完善的全国化分销体系,由此内部整合一体化运营和分销渠道下沉成为了其当然的战略选择。
同为央企的华润医药则在供应链两端做起了更多的文章,一方面进行上游资源的拓展,另一方面则向下游布局医院物流智慧一体化系统,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布局。
相比较而言,上海医药在2017年更多地选择以并购的方式来夯实自身竞争力并积极应对两票制布局,以12亿美金收购了外资同行康德乐,创造了近几年来业内规模最大的行业并购记录。
这一收购行动一方面巩固了上海医药在进口产品经营和DTP药店布局方面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两票制环境下加速了其在天津和我国西南地区医院直销业务的布局,在巩固自身行业优势的同时也使企业的药品流通销售收入超越了华润医药而重新回到行业榜眼的地位。
除此之外,2017年的上海医药同样以并购的方式建立巩固了在江苏北部和四川的业务基础,这对于提升企业网络覆盖显然意义重大。
2、药品零售成为增长机遇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979亿元,增长率达到8.4%。药品零售市场的增长率也因此第一次超越了药品流通平均增长水平,显示出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潜力。
相比较而言,国药控股的零售业务同样在三大巨头中保持了一马当先的态势,其全年药品零售总额达到124亿元,同比增长21%左右,远远高于公司的平均增长水平。
显而易见,这与国药控股的“批零一体化”战略导向密切相关。随着公司零售网络的完善,它也将成为公司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承接“医药分开”政策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服务上游供应商,解决其市场准入问题的一项有效武器。
2017年末,国药控股还引进了外部的战略投资者,全球最大的药品零售商沃博联(WalgreensBootsAlliance),认购国药一致旗下医药零售平台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40%股权,从而有益于提升国大药房在产品品类管理、全管道销售、店铺拓展、会员服务以及全球采购等方面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零售业务并是简单的多布局零售门店的概念。传统的零售药店也许仅仅是医院药品销售的一个补充,如今随着“医药分开”和“互联网+”要素的引入,零售药店已经成为各大制药企业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它能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同时也能增进消费者对医药产品的认可并加强临床用药的依从性。
有鉴于此,零售药店也逐步分化出经营专科新特药的DTP药店、以慢病管理为主要特色的慢性病药物经营药店、宣扬大健康理念的母婴保健康复产品药店、与医院合作经营的药店、以及传统品牌中华老字号的中药药店等,通过“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
3、打造全供应链服务体系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两票制”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于优胜劣汰促进行业整合。在“两票制”政策的要求下,药品供应链中必须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由此药品流通巨头也将更易于从传统批发企业向现代综合性服务企业转型,通过上下游的供应链延伸以及增值服务的实现,来巩固其与上下游供应链联盟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2017年的三大药品流通巨头均有瞩目的表现:国药控股报表显示,公司的器械分销业务增长超过了30%,同时对医院的洗涤、消毒、售后维修等服务,以及租赁服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华润医药则扩大了对华润融资租赁业务的投入,并将“打造高效的医药供应链智慧型服务商”写入了未来发展方向。
上海医药则在院内供应链延伸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药品直送服务、进口药品一站式服务、药库信息化管理和临床支持服务等创新业务中进行了进一步的投入,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药品零售业务,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追溯云”服务平台等尝试各种业务的创新。
归根结底,这一系列的业务创新,也是这些药品供应链企业在成本和效率效能之间的大比拼,通过流通渠道的降本增效不仅迎合了医疗改革的需要,同样也巩固了上下游客户的连接纽带。
4、孕育在“分级诊疗”中的竞争力
2018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将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将加强基层医疗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并促进医药市场的重心下沉。
不过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药品流通巨头基本上都完成了对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的业务布局,但其基层市场的渗透才刚刚开始。
以行业领头羊企业国药控股为例,根据其年报披露,其业务已经覆盖了我国2303个三级医院(卫计委2017年9月统计数)中的2301个,基本上达到了对三级医院的全覆盖。但是对于总量为93.4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广阔市场而言,国药控股的所覆盖的小规模终端客户仅为12.8万个。
同样地,面对总量为44万个零售药店的第二终端市场,国药控股的覆盖零售药店数量也仅达到8.7万个左右。同样地,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报表中所披露数据的反映出类似状况。
显而易见,面对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增长趋缓的经营压力,面对“两票制”环境下调拨业务的转型,如何更有效地渗透基层市场将成为我国药品流通巨头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宏观政策面对大型流通企业的期许。
基层医疗市场的业务模式与大型公立医疗机构显然不会相同,其地域广规模小的特征也将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更大的经营成本和物流成本,如何建立创新模式并运用“互联网+”的元素,实现在基层市场的突破,将成为各大企业打造新一轮竞争力的要素。在这个问题上,也许各大流通巨头都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