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加:当把空间当做产品来运营 盈利途径就不止于租金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0时16分50秒

    2015年,3个年轻人聚在了一起,在创业做什么项目上,不谋而合地在共享办公、办公服务这个领域达成了共识,公司名称却一直没有好的想法。偶然间,三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梦想加”、“mydreamplus”这个带给人无限想像空间的词汇,于是,智能化共享办公品牌——梦想加“一拍即合”诞生了。这三个人,就是梦想加的三位创始人王晓鲁、李文磊和温梦飞。

    “听起来是不是很戏剧化,巧合的很不真实,但确实也很难解释清楚的。梦想加,梦想可以加一切,就是这么直白。”当梦想加市场总监李峥在跟记者讲述梦想加创业故事的时候,不经意地聊起了这个颇有出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梦想加的三位创始人李文磊、温梦飞、王晓鲁均是连续创业者,而且都在之前的创业项目中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其中李文磊、温梦飞此前的公司被一家以色列的上市公司以8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而王晓鲁是清华大学本科硕士,法国工程师学院MBA,毕业后从事战略咨询、PE投资工作,2011年后开始创业。他们三个共同的身份就是“理工男”、极客思维。理工男的逻辑思维也很简单:真正的工作是能够支撑和实现你的生活梦想,而我们只是给这个梦想加上可能性。他们创办智能化共享办公的思维和模式在共享办公领域里绝对算得上独辟蹊径。

    门禁里的商业秘密:办公产品和服务是分区分级的

    源于三位创始人的专业背景,梦想加在创业之初,既没有选择像有地产背景的联合办公品牌那样走上了迅速扩张之路,也没有选择像发家于双创热潮中的联合办公品牌那样走众创空间模式的“孵化”路线,而是提出“科技链接人与空间”的设想,将空间当做产品来打造,通过科技将共享办公服务产品化。

    梦想加成立于2015年5月,同年6月就获得来自险峰长青(原名险峰华兴)、英诺天使联合天使轮投资100万美金。拿到天使轮投资,梦想加并没有着急选择拿地、租地或者其他合作模式,而是先成立公司的第一个部门——硬件部门,公司招聘进来的1号员工也是位技术大拿,一直以来,硬件和软件相关的员工人数占据了公司半壁江山。“办公共享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让更多人去共用,同时又能保持非常好的体验和良性运营。怎么样实现呢?能用代码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去付出太多人力运营管理。”李峥表示。

    在决定涉足共享办公产业之前,梦想加的团队就围绕“人和空间”的关系问题对办公需求进行了拆解,得到的结论是,关于“办公”这件事情,人有三种不同程度的需求。首先是重度需求人群,他们充分依赖于办公空间,有固定的办公区域和工位、专属的办公环境、自己的办公设备等,也就是传统的办公室的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很难去共享;其次是中度需求人群,比如说开会、头脑风暴等等需要有会议室,或者出差时电话会议、日常流动办公、协同等等,对空间的依赖性并没有很高,只需要有一个大点的场地就可以了;第三是轻度需求人群,像小party或者发布会这类活动,它发生的时间短,对于空间的依赖性非常短促,属于办公社交,只需要一个轻度的办公环境。基于三种不同程度的办公需求,梦想加通过一道门禁,将不同的办公场景加以区分,从而满足不同办公需求的客群的办公需求。

    梦想加智能化共享办公的第一个产品是门禁。通过这个门禁对每一个进入空间个体进行ID识别,ID识别的背后是由一套后台技术系统做支撑,系统清楚地标明该身份ID的会员等级和权限。而办公者体验非常简洁流畅,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地微信登陆,就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进入梦想加。2015年9月梦想加百子湾空间正式开放,入住率90%以上,同期智能门禁上线。“梦想加通过门禁将空间区分成立内区和外区,门禁的第一道权限可以扫开梦想加的大门,用户走进去就是开放区,有流动的工位、各种大小体量的会议室、休闲沙发等等,可以直接坐下来办公,也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线上查询会议室使用时段、直接预订线下会议室,这个部分是外区也就是共享区,是流动办公者的活动区域;而第二道门禁开启的是内区,有固定工作且需要专属办公环境的用户,就可以通过预订工位入驻内区,获得第二道门禁权限。”

    看似简单的内外区划分,实则背后有一系列科学性的规划。除了智能系统的支撑,线下功能区设计与划分也至关重要。“只有专业的设计团队才能很快地把一个空间分割出内区、外区,包括每一个区域应该有多大的面积、每一个区域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空间里面的元素如何去植入。”在李峥看来,梦想加专属的设计团队负责的是空间的骨骼和肌理,结合不同的空间定位及周边,还会匹配不同的软装主题,这则是一个空间的皮肤。

    把空间当产品运营,盈利渠道就不止一条

    不局限于创业群体,真正把空间当做办公服务产品来运营,这是梦想加区别于很多同行的本质所在,这也让梦想加在联合办公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型和独特的发展之路。

    “大部分联合办公空间是靠租金收益,也是地产的根本。如果把空间做功能区分,共享空间所吸纳的人流就会非常庞大,很大一部分流动办公人员是可以发展成为办公空间的会员,围绕会员所做的运营收益就是空间之外的收益。”李峥表示,开放共享之后,一个空间的外区共享到的资源是100个甚至更多空间外区的会员资源。

    梦想加在成立的两年半里,除了依靠空间租金收益以外,还通过建立会员体系和输出智能体系形成增值效益。截至目前为止,梦想加会员积分销售逾百万;而在智能系统输出方面,通过向腾讯众创空间输出智能产品系统,梦想加管理其在全国近十万平米场地,这次输出,对梦想加来讲,不单是客户对智能产品体系的认可,同时也是一次对智能产品系统的深度验证。2017年9月,梦想加再次和全球最大数字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500强企业的富士施乐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富士施乐深厚的客户资源和广阔的渠道,向更多的企业输出智能化办公产品。

    梦想加在创业前期几乎是以极客的方式专注于产品打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梦想加打造的智能化共享办公已臻成熟,产品在落地实践中已实现标准化模块复制。9到10月间,位于北京建国门万豪中心、望京科创、望京彩虹桥以及成都寸土寸金的春熙路国际金融中心IFS大厦内的梦想加新空间相继开业,标志着梦想加迈入发展快车道。据了解,继梦想加获得2000万美金B轮融资后,近日再获浦发硅谷银行数千万战略债权融资,并且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空间规模化拓展。

    共享办公市场空间大但发展不充分,行业需要更多市场教育

    有人将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誉为空间租赁领域的两个连体婴儿。一方面因为两者在中国的兴起时间前后相差无尽,二者因为两者在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上也极为相似。“公寓+办公”的模式也在资本的助推之下发展迅速。李峥表示,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物业来说,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但是不能强求。在她看来联合办公的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庞大。

    从原始的写字楼办公室里办公,到现在以乐高、仲量联行等为代表走在前沿的公司,正在推行的通过全员流动办公的方式节约企业成本的运营新理念,人们的办公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