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调酒师演示摇壶、量酒、倒酒,听着她将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的故事娓娓道来,或者带着复古的一次性胶片相机,以步行的方式穿过上海的心脏法租界——这不是来自豆瓣的同城活动,也并非哪个兴趣社区的周末聚会,而是Airbnb从去年11月22日正式上线的新业务“Trips”(体验),唱主角的正是Airbnb的房东们。
落地一年后,“体验”项目运营得如何?Airbnb给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目前Airbnb的“体验”项目超过3100个,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城市,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依次是巴塞罗那、洛杉矶、东京和巴黎。自今年3月在中国上海落地后,上海的体验活动已由最初的10个增加到了77个。
自2017年1月以来,每周使用“体验”的总人数增长了20倍,每次预订的人均消费为55美元(约360元)。
“体验”的受众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三分之二的消费者年龄不超过35岁。
29%的“体验”预订与美食和饮品相关,包括家庭式晚餐活动、特色烹饪课程及有向导的餐饮旅行。其他最受欢迎的体验产品类型包括艺术(14%)、运动(10%)、生活方式(9%)等。
尽管2017年还剩最后的一个月,但Airbnb对“体验”的开拓计划还在继续,下一批城市包括哥斯达黎加、夏威夷、墨尔本等地,香港将会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上线“体验”项目的中国城市。
这个内部孵化就用了3年、Airbnb准备“allin”的“体验”项目成了这个以共享住宿起家的独角兽新的增长点。据外媒报道,Airbnb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达到了10亿美元,同比营收大涨50%,且过去三个月启动的新项目利润增长加速,超过了公司自己的基准预测5000万美元。
Airbn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NathanBlecharczyk在日前Skift全球论坛上接受采访时也肯定了“体验”项目的成效,并称一些房东仅在2017年从提供体验项目中就获得10万美元的收入。
体验、餐馆、视频,与Airbnb的野心
如果你是Airbnb的忠实粉丝,那么你安排旅行的顺序可能是,先决定一个目的地,然后到携程订机票、去Airbnb订民宿,再翻开LonelyPlanet或上TripAdvisor做攻略。但未来,你安排旅行的大部分程序可能只需一个Airbnb。甚至你可能会被目的地精选中的“体验”和“餐馆”所吸引,而特意安排一场旅行。
在去年发布“体验”项目的同时,Airbnb也推出了新功能“攻略”,鼓励房东和当地达人在Airbnb上分享不为人熟知的咖啡厅、展览和当地景点。
今年9月20日,Airbnb与其领投项目纽约餐饮预订平台Resy的合作正式落地,用户可以在Airbnb上预订Resy系统支持的餐厅,而整个界面甚至比Resy本身更友好,遇到很难订座的地方,用户可以在Airbnb上提前支付定金或支付部分账单等。
Airbnb的CEOBrianChesky还曾透露,未来,Airbnb将增添“航班”和“服务”两项功能,这里的“服务”指的是当地的生活服务推荐,比如说理发店、洗衣店等,这两项功能目前还在开发中。
当共享住宿的中国学徒们还在挖空心思吸引房东和房客时,Airbnb已经率先超越了边界,想要包办你的整个旅行。
“共享经济”概念盛行和短租业务快速成长后,转型成为一个全服务旅游公司(full-servicetravelcompany)可以说是Airbnb的必然,这不仅是Airbnb本身所倡导的“Livethere”(去旅行,去生活)产品理念的合理延伸,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压力首先来源于政策风险,以Airbnb为代表的短租在大多数国家仍属于一个“灰色行业”,例如在纽约和温哥华,少于30天的短期租房是被禁止的。在中国,相关法规仍是空白,各地政府的态度也并未统一,Airbnb与深圳市、重庆市等地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但在其他城市,短租房房东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的新闻也不时传出。
其次,共享住宿的盛行对酒店业务的冲击是明显的,在由万豪、喜达屋、洲际等知名酒店集团组成的美国酒店住宿协会(AHLA)眼中,Airbnb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份摩根士丹利AlphaWise调查的结果显示,Airbnb近一半(49%)的需求来自先前的酒店客户,而如果没有Airbnb,酒店的入住人数将会增长9%。
酒店联盟除了“一致对外”,雅高、希尔顿等也开始学起Airbnb做起青年旅社。除此之外,和Airbnb上线的“攻略”功能一样,酒店工作人员每天也会以简报的方式发送城市旅游经验等。
在多重压力下,降低短租业务的营收比重,通过其他增值服务来保证Airbnb稳定、多元的收入来源,是Airbnb必须要走的转型之路。
更何况,当人们对“共享经济”的概念不再兴奋之后,共享住宿本身也变得不那么性感。而对于在今年3月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处在计划上市进程中的Airbnb来说,它也不得不在住宿环节之外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差异的旅行服务,来维持自身的高估值。
其实,Airbnb也是个社交APP
事实上,设计个性化的、有当地特色的体验项目并非是Airbnb独创,去哪儿网很早就上线过“当地人”服务,穷游网也招募了一批达人来设计特色线路,而美团点评、周末去哪儿等也在挖掘有趣的同城活动。
凭借国际化、多元化的天生优势,和品牌理念的强势输出,即使Airbnb在有意弱化“收件箱”的即时通讯功能、UGC内容尚且还不丰富,但它从交易向社交的转型可能会比其他住宿预订平台、攻略类平台来得更容易些。毕竟,大多数旅行者对Airbnb的期待是能在这里订到一家有当地特色的民宿,遇到一个有意思的房东,开始一段与众不同的旅行,而不仅仅是订到一张便宜的床。
Airbnb已上线的“故事”和最近推出的与Snapshot、InstagramStories类似的视频试验项目AirbnbTravelStories,都是鼓励用户在Airbnb的平台上生产内容。
“体验”项目的成果同样佐证了Airbnb线下社交的潜力。一个令Airbnb不曾预料的结果是,“体验”并不仅仅吸引到了旅行者,相当数量的本地居民也越来越多地在使用“体验”,据NathanBlecharczyk在Skift全球论坛上透露,这个人群的订单数占比大约在10%以上。
也就是说Airbnb不仅连接着房东与房客,即使未出门旅行,你也可以用Airbnb寻找本地的个性服务和同好,这时它就成了一个本地服务的生意。
对于Airbnb来说,从住宿,到体验、餐饮、社交,成为一个以个性化旅行为核心的趣缘社区,甚至构建一个全服务的旅行生活生态,这些看上去都顺其自然。但业务的拓展同样意味着挑战的叠加,可以肯定的是,Airbnb未来的对手一定不单单是酒店联盟了。
而对于用户来说,Airbnb在住宿以外,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旅行选择,无疑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更令人畅想的是,当Airbnb积累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它能否用算法让更投缘的房东和房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