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下的三网融合政策解读以及思考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0时44分36秒

    【慧聪广电网】1月11日消息自1953年中国首次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制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以来,到2010年10月18日,正好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出台之日。而“三网融合”的概念自2000年10月份第一次在中国的第十个五年规划中出现,到2010年10月18日,正是第三次。

    一、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的三网融合政策解读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十分明确的把三网融合作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进行定位,彰显出三网融合在国家战略层面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为三网融合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网融合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工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纵观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下文简称“建议稿”)全文,可以发现其中政策背景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而质量提升则意味着将大力提升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效率,将粗放式,投资拉动型的工业发展向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模式转变。这其中支持工业发展效率的重要基础就是必须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建议稿中第四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指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部分摘录原文)”由这段话可以明显发现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三网融合的一个要求、一个定位。

    一个要求:建议稿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三网融合的时间要求,所用的关键词是“实现”。同时对比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对三网融合的要求可以发现三网的发展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十五期间的“要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到十一五期间的“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再到此次十二五期间的“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发现三网融合概念从提出时的促进、推进到十二五规划中的实现,已经很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将完成三网融合这一国家级战略信息设施建设的目标。

    一个定位: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也首次把三网融合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的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三网融合作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发展地位,这一提法对后续三网融合的推动意义深远。

    三网融合是提供优质文化信息服务产业,提升民生感知的重要手段

    建议稿中在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中重点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转型,也指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发展目标。

    据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曾估算,三网融合启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将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电信宽带升级、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算达2490亿元;可激发和释放社会的信息服务与终端消费近4390亿元;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机顶盒生产与安装等将新增就业岗位达20万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