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助残日活动泉州举行 兴业消费金融助力特教事业绽放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0时46分59秒

    【慧聪教育网】5月17日,适逢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为响应中国残联助残日“助残脱贫决胜小康”主题,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泉州市特殊教育专项基金理事会等单位在泉州举行并参与以“弘扬传统文化,实现美好中国梦”为主题的助残日公益活动。

    领跑慈善,以爱助人

    特教儿童是残疾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也备受关注的群体。《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白皮书,显示中国目前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0-14岁儿童所占比例约为4.69%。

    为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该群体的健康成长,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策划了该助残日公益活动。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有别于以往的形式,采用“线下+线上”的活动方式进行。除了同学们在家书法作画比赛和在就业创业基地静土文创院现场举办“书法家笔会”外,主办方还以网络形式,发起云朗诵、云合唱等在线公益活动,助力活动的展开。其中,由11位盲生合作并制作的云合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推出后,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及好评。

    

11

    打开APP阅读最新报道

    据了解,歌曲从伴奏音乐、录音与视频的整合以及后期制作,皆由孩子们独立完成。“他们虽然看不见,但敏锐的听觉帮助他们非常完美地完成了所有的录制合成工作。这份来之不易的作品终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在抗疫期间,同学们用自己的歌声为各界人士送上最衷心诚挚的祝福。”云合唱指导老师黄春谊介绍道。

    兴业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残障学生虽然字面上的定义是有已知缺陷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悉心的呵护和培养,不仅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得到自立,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助力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寓义于利”是兴业消费金融一直提倡的理念。作为消金行业的领先企业,该企业一直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早在2016年,兴业消费金融就与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约定自2016年至2025年间每年向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十年总计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定向用于特殊教育奖学、教学、助学及教师学习交流。

    大爱无界,彰显金融温度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残联也于本月初提出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助残脱贫,决胜小康”,以此向社会各界呼吁共同加快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实现残疾人共奔小康的目标。

    静土文创院正是本着帮助残障学生打通从学校到社会顺利就业、创业通道的一方净土,坐落在泉州洛阳桥南古街上的一个古朴典雅的院落中,有一群从特教学校毕业的孩子在这无声的艺术空间创作木版画、水彩画、年轮画、剪纸、编织、手绘。这个平台搭建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提供资助的正是兴业消费金融。

    助残日当天上午,静土文创院举行公益书画笔会,多位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并且当场把作品捐赠给静土文创院。随后,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会还开展“无声静土”文创作品展暨全国第三十次助残日公益拍卖活动,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并非俗世观念中缺乏生存能力的弱势群体,希望他们可以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收获更多的社会认可。

    与此同时,一部由兴业消费金融视频记录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率真积极的公益纪录短片也正式对外发布,并获得了嘉宾们的一致好评。“其实,残疾人跟社会很难正常沟通,社会对残疾人的认可和接受度不高,就业很不容易,也活得很压抑。但就像这部公益短片中所说,即使生而不同,但只要多给予一些耐心和信任,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各自的精彩。我们希望外界能够通过这个短片,了解、关注、关爱、信任这一批群体。”一位嘉宾表示。

11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的特殊分支,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能加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良知感召,更是使命所在。”兴业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助残脱贫,决胜小康’,兴业消费金融秉持普惠金融初心,不仅为普通百姓包括弱势群体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也希望为残障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就业创业给予支持。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关注到这一群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