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AO系统毒性冲击后恢复与思考!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3时49分28秒

    慧聪水工业网 一、工艺路线:

    AAO+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

    AAO工艺分3条线路并联,共用6座二沉池,5万吨/天处理规模。上游工业园区,废水种类包括:机加、涂装、磷化、农药、医药、染料等,排放标准1级A。

    二、冲击经过:

    6月7日,系统进水指标无异常,水体颜色无明显变化。早7点,测3条线路生化池氨氮1mg/l以下。

    12:00各池好氧末端溶解氧开始暴涨至9mg/l;

    13:00测生化池氨氮已经15mg/l左右;

    18:00二沉池出水开始浑浊,取水观测到上清液悬浮大量细碎絮体。

    综上,生化系统失去耗氧能力,硝化系统崩溃,污泥解体,初步推断AAO主体工艺遭到“急性毒性”冲击。

    三、冲击后采取的措施:

    在发现系统氨氮出现异常,首先减少了系统的总处理水量,然后选出1/3池子作为培养区,同时减少培养区的处理水量(因为系统较大,对流量的控制都是以阀门的控开度作为参考,无流量数据)。

    6月8日,培养区氨氮没有得到稳定,轻微升高,其他池子氨氮已经大于30mg/l,选择直接焖曝培养区,关闭进水与外回流。直到当日20:00氨氮才降低至1mg/l,少量进水,同时开始外回流,控制100%左右。

    6月9日,生化池污泥浓度开始大幅度降低,关闭部分剩余污泥泵。

    6月10日,生化池整体氨氮开始下降趋势。

    6月11日,出水氨氮恢复正常,具体数据下彩色表格所示。

1

    四、系统冲击恢复的思路:

    首先,需要第一时间判断系统毒性冲击是因为有机物或毒性可降解类物质,然后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偏向于“降解”和“富集”。

    1、降低水量,是增加了系统的停留时间。

    2、选择恢复1条线路,是为了更加快速的留存细菌,避免过多细菌死亡和流失,为后期系统接种作为强有利的必要条件。

    3、焖曝培养区是为了给硝化细菌创造有利的繁殖条件。

    4、将培养区污泥通过二沉池接种于非培养区。

    5、减少剩余排放,为了系统留存污泥量。因为系统受到毒性冲击,部分污泥解体死亡,也有部分污泥活性被抑制,繁殖速度降低。

    请看下图,培养区与正常运行池子上清液对比(右侧培养区,左侧正常运行池子冲击后的效果)

1

    (为避免广告嫌疑,瓶子上画上马赛克)

    本文并未对镜检做任何的描述,是因为系统冲击池子的镜检,依然可以看到轮虫、漫游虫、钟虫等,参考意义不强。

    五、系统冲击引发的思考:

    毒性冲击,好不容易培养的活性污泥,培养的硝化、反硝化细菌,说没就没。

    作为化工园区废水的运行者,真的是已经把内心练就成铜皮铁骨,系统冲击崩溃,仍然可以微笑着从容去面对。

    1、既然是“毒性”废水,应该大多都是工业,所以首要了解上游企业乃至生产线排水和水质情况(原料、产品)。

    2、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将难降解甚至毒性的废水有条件单独处理,没有条件就稀释掉。总之,是需要将他重点观察、严格把控。

    3、熟知所在水厂的运行工艺、运行参数、运行设备,并定期着手开展全流程分析,更深层次了解系统参数变化,调节起来更会拿手。

    4、系统冲击不要慌,首先分析出水指标变化趋势,结合现场系统运行参数、镜检综合诊断问题所在,找出冲击原因,对症下药。

    系统生病,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是,尽一切可能保出水达标,哪怕系统运行再差,只要达标就还是成功的。但运行的重点,是不能等系统出问题再去做调整,量变与质变是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关注趋势,在质变之前,去进行调整。

    另外系统冲击,我们首要分析是中毒还是抑制,2者虽然相像但还是有区别,要结合日常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

    近期发现有些人迷信耗氧速率、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等毒性检测手段。我想说的是,这些参数是作为研究方向,甚至作为技术服务优化系统运行而参考的数据。而我们的系统已经受到冲击,如何快速恢复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冲击时,去研究耗氧速率,往往会耽误了系统恢复的最佳时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