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5号油即将停售!以后你的车都要“喝”这个!更担心的是…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4时18分23秒

    【慧聪汽车配件网】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作用

    燃料乙醇是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能,它作为燃油品质改善剂、增氧剂,以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形成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汽油中添加10%的生物燃料乙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酒精。使用乙醇汽油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碳排放、细颗粒物排放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对于饱受雾霾困扰、亟需油品升级的我们国家来说,乙醇汽油成为了未来替换的理想选择

    其实,燃料乙醇在咱们国家并不是新生事物。15年前,为了消化陈化粮、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燃料乙醇产业在我国应运而生。用超期超标的玉米、废物秸秆等作为原料,生产清洁的汽油,部分解决目前困扰很多人的雾霾等问题,这就是十五部委日前发布的《实施方案》的基本逻辑。

    广西试点:未能实现全区封闭销售使用

    其实广西人对乙醇汽油并不陌生。自治区2007年12月23日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车用乙醇汽油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政府令第34号)。《办法》规定,“自2008年4月15日起全区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在广西境内不得销售其他汽油”。广西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成为全国第十个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省区。

    然而《办法》实施后,广西同时销售车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的状况始终存在,普通汽油大幅度挤占车用乙醇汽油的市场空间,且呈上升态势。因此乙醇汽油在广西的推广,最后却不了了之。

    为何在广西水土不服

    “封闭”销售为何成一纸空谈?广西车主为何不买乙醇汽油的账?甚至评说它“物不美,价不廉”。面对乙醇汽油,绝大多数老司机都是谈其色变。

    故障多,动力差是乙醇汽油在绝大多数老司机脑中的印象。有广西车主曾表示,使用乙醇汽油后,汽车“油耗上升、动力性能下降”。劣质油品、普通汽油与乙醇汽油长期混用,导致车辆油耗增加、动力下降,造成社会对乙醇汽油的误解...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乙醇汽油在广西难以推广使用。

    乙醇汽油的优缺点

    优点

    1、辛烷值高、抗爆性好;

    2、含氧量很高;

    3、溶解性很好,自带各种清洁能力,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咱们国家的能源结构;

    4、最重要的是生产乙醇的资源丰富,技术成熟,所以在汽油里掺兑少于10%的时候,不需要大改动,直接使用乙醇汽油就行。

    缺点

    1、乙醇的热值是常规车用汽油的60%,据有关资料的报道,如果汽车不作任何改动就使用含乙醇10%的混合汽油时,发动机的油耗会增加5%。

    2、乙醇的汽化潜热大,理论空燃比下的蒸发温度大于常规汽油。影响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速度,导致汽车动力性,经济型,及冷启动性的下降,不利于汽车的加速性。

    3、乙醇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乙酸,对汽车金属特别是铜有腐蚀作用。

    4、是一种优良溶剂,易对汽车的密封橡胶及其他合成非金属材料产生轻微的腐蚀,溶涨,软化或龟裂。

    5、易吸水,车用乙醇汽油的含水量超过标准指标后,容易发生液相分离,所以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保存期限的问题。

    乙醇汽油几点缺点,能顺利的解决,基本上就能顺利迎接乙醇汽油时代的来临了,这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必由之路

    发展非粮生物乙醇燃料

    生物燃料代表着世界能源发展的一个趋势,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对于一个石油消耗大国来说,乙醇汽油的使用,对于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所以,广西出现的问题的核心并不是乙醇汽油自身的问题,而是普通汽油与乙醇汽油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平等造成的。

    今后,在新方案的推动下,广西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否会迎来新转机?

    当然,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更多的会关心乙醇汽油是不是更省油,会不会在价格上更实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