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汽车用品网讯】北京糟糕的交通正在让车主们变得“专业”起来,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1月,宋从超添置一个行车记录仪,这可以防止碰瓷以各种厘清各种事故问题的责任。在琳琅满目的产品陈列区,他曾一度被360实惠的产品吸引,但最终选择了价格稍贵的飞利浦的产品。“质量更靠谱,功能性更好。”宋从超说。
宋从超的选择可以说是过去几年中,汽车后市场行业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回顾2015年的车市,汽车行业进入增速大幅降低的微增长时期,不论是车企还是流通环节的经销商亦或者整车配套零部件企业,都主动或被动地开启了转型大幕。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向汽车制造的后端要利润。
比如北汽集团,其董事长徐和谊在一次讲话中提出,未来在汽车的产业链条上,北汽的制造业只有整个链条10%的利润,零部件会占据20%-30%的利润,而处于后端的服务业将有60%-70%的利润。除了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一些外行也在纷纷加入对后市场蛋糕的争夺之中。
从谷歌的地图与自动驾驶技术,到苹果的Carplay车载智能手机嵌入系统,再到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和腾讯的打车软件,又比如令宋从超纠结的小米、360等互联网公司的车用产品,显示了IT业的汽车制造“外行们”对于汽车后市场的虎视眈眈。而当前,IT企业跨界造车又成为了热点话题。
对后端市场的争夺已经展开,除了互联网公司,如传统家电企业美的、格力、海尔等也有意进入车用产品市场,而原本的零部件制造商们和后市场服务提供商也在积极寻求改变,以挖掘市场。除了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重组,还有内部的改革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未来,在汽车后市场领域,这些新老企业将进入激烈的交锋期。新兴的企业将给这个行业传统的霸主怎样的冲击,又将被怎样地回击,是未来行业中一个长久看点。而毫无疑问的是,诸多新生力量的加入,以及传统企业的改变,最终将使得行业格局出现巨大的改变。
后市场的“新挑战者”
中国已拥有世界上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而持续快速的发展让这个市场充满了各种机会,孕育着无限潜力。截止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7亿。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中国汽车后市场销售额已由2005年的880亿元增至2014年的7000亿元,在2015年该数字已经达到接近8000亿元的规模。
这不仅仅是因为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汽车逐渐普及到家庭之后,汽车文化迅速发展,相比于十年前,一个鲜明的转变是,很多人逐步把车作为其生活延续的一部分,这直接催生了汽车服务和用品市场的后市场的繁荣。如今,后市场中各种服务和产品已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不同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超出想象。
不但在产品和服务上,大家在营销模式等方面也屡有创新,而且整个产业链也在日益细分。这种细分过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加入——比如,车用吸尘器上有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商进入;在车载空气净化器上,有3M等企业加入;在行车记录仪上,有小米、360等企业杀入,后市场庞大的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行”加入。这对于一直耕耘在该领域的企业来说,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特别是“互联网新贵”的切入,显得十分简单粗暴——通过准确把握行业机遇,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零售市场,短时间内就造成市场份额变动。比如360的行车记录仪,就沿袭了一贯的路径。效果也很明显。360行车记录仪在去年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量达到了20万,排在行业前列。而去年11月小米生态企业之一小蚁科技推出的行车记录仪在淘宝众筹,一天的时间小蚁行车记录仪的众筹金额就达到了578万元,众筹名额全满,也可谓是行业之最。
但与传统企业相比,“后来者们”简单粗暴的做法伴随着风险,而与低价策略相伴的,是随之而来的如何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创造附加价值的问题。以车载空气净化器为例,因为空气污染的多样性,就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对应。同样,车主对行车记录仪也存在24小时监控,前后双镜头监控,甚至夜视强化功能的需求。
比如,北京的pm2.5问题,新车的甲醛问题,春天的花粉问题,工业区的车主可能还有解决化工污染的需求等,满足这些需求所要求的工业水平跟互联网公司起家的手机通信要求的工艺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宋从超这样的车主在选购时迟疑的因素。而这也成为传统制造商们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