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品如何在汽车社会运筹帷幄至千里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4时37分17秒

  【慧聪汽车用品网】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更是一个多变的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汽车滞销,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热衷于对汽车的拥有,例如日本,据了解,目前国内(日本)已经基本达到了汽车相对稳定的保有量,日本市民也开始不以拥有汽车为荣,开始追求更为绿色、更为环保的出行方式。但是,消费者对汽车交通的需求并没有缩减,逐渐饱和的整车市场环境令奔驰等汽车企业开始重新思考,除了买车,我还能有哪些新的方式来满足广大车主的需求,然而,对于不愁汽车保有量的汽车后市场而言,是否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予以应对“势不可挡”的汽车后市场呢?

汽车用品如何在汽车社会运筹帷幄至千里

汽车用品如何在汽车社会运筹帷幄至千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近日,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摩托车占54.12%,约为1.19亿辆。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刚刚超过1亿辆。请注意,这是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仅次于美国2.85亿辆的绝对高度。毫无疑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中国汽车化的进程。汽车消费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致使在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全国汽车保有量阶梯式的翻了一番。购买私家车,已拥有私家车为荣的消费意识俨然成为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100个家庭中有20个拥有汽车就属于进入了汽车社会。截止到今年8月底,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在60辆左右基本已经达到了汽车社会国际公认的标准,换言之,中国已经进入了发展初级的汽车社会。正如此,率先嗅觉到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日本、美国等欧美发展国家相对饱和的整车市场环境的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始派遣总部的“顶级大将”开垦中国这块肥肉。

  值得遗憾的是,随着中国整车市场的发展相对迅速,外国知名汽车后市场企业的相继涌入没有给国内发展相对迟后的诸多汽车用品企业太多的成长时间,他们似乎已经习惯的中国独有的汽车后市场环境,争先恐后的不思改进与进取,采用最低级的COPY、模仿、仿制、抄袭等手法设计、生产产品;甚至在本就没有多少利润空间的基础上,不惜通过价格竞争来博得更微乎其微的一点利润,获得心灵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试问,这种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自己相当不负责任的态度如何能带领旗下众多“伙伴”一起前行,与你前行,前途几何?

  面对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产品及其产业模式,中国需要靠自己真正的实力崛起,才能真正的毅力于汽车后市场王国之中。

  对于身处汽车装饰、防爆膜、汽车养护领域的汽车用品企业,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寻找到自己制胜的有力武器呢?万千中方式,笔者认为以三点居首:

  一、狠抓产品品质。以汽车座垫等汽车装饰产品为例,形形色色的汽车装饰产品可谓中国独有的汽车用品特色,核心技术的相对欠缺,令市场很难捕捉到独大的行业至尊,相互抄袭、相互COPY令大同小异的汽车座垫装饰产品难分高下。乱世之下,对于汽车座垫等装饰企业狠抓产品品质,严格把守各个产品生产关卡,把准产品的核心命脉,相信在逐渐向品质靠拢的广大车主一定乐于为此买单,记住你这个牌子,还难么!

  二、品牌,提升行业影响力。汽车装饰、汽车养护、防爆膜等行业的市场渠道比较特殊,通过代理商、下放到经销商、在流通到终端消费市场的模式已经被行业普遍认可。所以,对于一个品牌,是否真正的凭借某种优势植入到代理商头脑之中,并令其心甘情愿、信心百倍的为你进行市场推广,堪属“品牌”在行业的知名度这张王牌吧。品牌化社会,让消费者的购物更简单,看着大把的利润因为一个“品牌”概念而纷至沓来,谁还会忍心拒绝呢?

  三、强化服务意识。与整车市场相比,汽车后市场更为多元与人性,属于用服务赢天下的特殊市场环境,尤其是依托漆面保养、发动机内部清洁等区域的汽车养护产品尤为重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需要服务人员更高的服务水平,对于汽车养护产品等供应商,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根据产品的特性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十分必要。此外,对于汽车用品行业而言,民营企业的主流法人形式令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人员、企业文化等相关的培养,无规范、不专业的服务团队必将为企业的快速向前发展埋藏了最大的阻碍。

  国内汽车保有量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汽车用品行业提供了太多契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凭借响当当的实力率先抢占市场,这是中国具有责任心的民族企业要做的,而且一定能做到的事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