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文化遗产“防火墙”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9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4时56分28秒

    【慧聪消防网】在信徒和游客们的眼中,布达拉宫里古老的经卷,木质的建筑,五彩的经幡都是稀世珍宝;但在罗桑念扎看来,它们都有可能成为火灾隐患。

    罗桑念扎是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副大队长,负责这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老建筑的防火工作。2004年从武警学院毕业后,罗桑就加入了西藏消防部队,但他了解布达拉宫防火的重要性却还要早得多。

     因为电线短路,1984年6月17日深夜,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发生火灾。由于消防设施短缺,接到报警后赶来的消防队员和僧人、附近群众用了3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一部稀世经卷《丹珠尔》近半被烧。

    为修复经书,10多位藏文书法家耗时4年、用黄金等9种名贵材料做成的汁液,补写了约两万张经文;几十名能工巧匠,用了5年时间才将强巴佛殿恢复原貌。

    火灾第二天,10名消防官兵进驻布达拉宫,开始了对这座圣殿的守护。罗桑的父亲琼达就是这个消防班的一员。“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讲过那次火灾。我选择消防专业和从小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罗桑说。

    罗桑的父亲现在担任布达拉宫管委会副主任。而子承父业的罗桑说,父亲讲述的那场火灾的情形仍然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这是我学到的关于布达拉宫防火的第一课”。

    这也是益西次仁10年前加入消防班时的第一课。从那时起,他每天6点半起床,在宫殿里开始一天的巡逻,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和其他队员一起检查香炉是否完全熄灭、电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等最后一盏生活用灯熄灭,才去休息。

    布达拉宫消防班于2003年扩编为中队,2005年扩编为大队。益西当了班长,他感到责任更大了。他睡得很浅,天花板上一点点的响动就会把他惊醒,起身查看是不是有老鼠,“如果老鼠咬断了电线,很容易引起火灾”。他还因此得了个“猫头鹰”的绰号。

    后来,消防官兵们开始养猫,益西可以睡得踏实点了。但长时间在阴冷潮湿的布达拉宫里工作让益西患上了鼻炎。“有些战友还得了关节炎。”益西说。2006年,西藏消防总队给驻守布达拉宫消防官兵的宿舍安装了空调,情况才有所改善。

    益西的汉族战友蒋朝辛要学的东西要更多一些,尤其是这座佛教圣地的各种宗教习惯。

    他回忆起2003年1月的一个早晨,他在室外的水池洗脸时不小心把水溅到了一位僧人接水的桶里,遭到了严厉责骂。当他困惑地找到藏族战友询问时,战友告诉他,那位僧人是在接供佛用的圣水,是不允许任何脏东西掉在里面的。

    “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把这些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蒋朝辛说。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消防队员,24年多来,布达拉宫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他们的经验也被推广到拉萨的其他文物古建筑中。

    2008年12月,西藏自治区消防总队在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成立了消防大队。

    西藏消防总队政委琼色说:“大队成立对于保护寺庙文物消防安全,保护寺庙僧人、信教群众、国内外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行业标准发布
央视大楼火灾:凸显高层建筑防火难题
甘肃多措并举筑牢中小学校“防火墙”

【我要评论】

【大 中 小】 【打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