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火灾等灾害,有家不能回,你可以躲到哪里呢?答案当然是:避难所。但是你知道附近的避难所在哪里吗?有很多可以作为避难所的地方,因为没有规划,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发生灾害,只能临时开辟场所安置灾民。
记者昨天获悉,“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20个大型避难所。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并在全市布局,确保居民群众中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安全快速到达避难场所。不久,在你的身边,30分钟步行距离之内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大型停车场,可能挂上避难所的牌子,一旦有灾难发生,即可迅速转型为避难所,饮食、服务配套都一应俱全。
灾害频发,避难所非可有可无
日本地震、海啸之后,电视镜头里,常可见大量灾民生活在避难所内,一些大的运动场、校园被隔成一个个“房间”,供避难的家庭使用。这不禁让人想到,我们身边哪些地方是避难所呢?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来军教授长期从事城市安全管理研究,他说:“这些年,世界范围内,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大,三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似乎还历历在目,日本地震、海啸余波还在,虽然上海不处在大的地震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几率很小,但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避难所规划和建设势在必行。”
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在火灾、水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时候,也可以供市民避难。比如发生火灾,你该往哪里跑?如果附近有避难所,当然就可以目的明确地往避难所跑了。赵来军特别提到:“上海是特大型国际化城市,人口和建筑密集,一旦发生特大灾害事故,必须保证市民能快速疏散安置。”
避难所不是简单的防空洞
“一提到避难,普通老百姓会想到防空洞,但这其实是很狭义的避难所。”赵来军说,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设置在城市人口聚集地的附近,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接纳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或较长时间避难的场所,这里可以避免灾后次生灾害,也可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工作。
“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共建筑,对于这些人口密集区域,避难所应设置在步行30分钟可以到达的地方为宜。”赵来军告诉记者,应急避难所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广场、校园操场、露天大型停车场进行改造,或者在新建这些场所的时候,增建必要的可以发挥避难功能的设施。选址非常讲究,要避让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远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
避难所要有物质储备,比如要配备食品、饮用水、敞篷、消防器械等,要挂上明显的标识。环卫设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医疗卫生污水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根据容纳数量设置应急厕所;还要有专门的垃圾集中存放点。设置独立的汽柴油发电机组,提供照明,固定电话,无线通信信号,广播系统等一应俱全。大型的避难所还可以设置直升机停机坪。
“避难所还要平灾结合,平时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和停车,灾害来临即可派上用场,不至于当灾害来临时,匆匆找个地方安置灾民”,赵来军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