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设大空间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9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5时01分45秒

    慧聪消防网讯 几个参与安全性实验的团队都提出建议:作为国家投资的建筑,广州塔应该设置健康监测系统,为将来建设超高建筑提供宝贵资料。这个建议被采纳,一般用来检测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数百个传感器,仿佛给建筑结构挂上了一部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扫描仪,实时监测电视塔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降雨等)、荷载(风和地震)和响应(关键部位的受力、水平位移、加速度、倾斜、沉降、腐蚀等)。

    让她站起来钢结构专家吴欣之用“高”“扭”“偏”“柔”“外”来总结广州塔施工技术上的难点

    在说服专家的过程中,工程设计者形成了一套直观的演示系统,演示塔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塔的形成有几个过程,它从一个圆柱体通过拉伸,变成一个椭圆柱,椭圆柱体通过上下变化,下面变大,上面变小,再通过一个点,上下扭转45度。但这时候,连接上下两个椭圆的线是垂直地面的。再把上面椭圆的中心和下面椭圆的中心偏离了10米,不对称的扭腰形状终于成型。

    然后,46道的椭圆环梁被安放在柱子编织的网格里,随着网格直径的扩大而扩大,环与环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扩大,形成了疏密变化,从8米到10米间距不等,最后,环所在的平面又倾斜,与地面形成了15度的夹角。这是塔的外轮廓。而中间的椭圆柱体核心筒则是上下粗细不变的。

    赵宏表示,作为结构工程师,工作过程里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找到了几何数字的关系。找到这个关系之后,你任何的变化,都可以很快了解到,变成什么样子,对结构来说行还是不行。”

    网格状的外围筒,环梁和斜撑和柱子是空心的,是用钢板卷成的钢管,焊接完成后,再往里面灌混凝土。做一层,浇一层。外框结构的每个接连点都不一样,总共有大约2000个连接点。这些连接点处的部件都是先在工厂做好,再进行焊接。

    难题再次发生,支撑外结构的24根钢管本是设计成上下一般粗的筒状,随着高度上升,每个环梁区间的钢管逐渐变细。这便于施工。但有关领导要求更美观,把管子做成渐变式的,也就是喇叭状的。最底下柱子直径是2米,最上面柱子是1.2米,每段钢管上面和下面仅仅差了几毫米,要求极度精确———然而确实对外观颇有改善。

    赵宏认为,业主选择上海建工集团施工是明智的,因为施工的难度很高,而这个施工单位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

    钢结构专家、上海建工项目总工程师吴欣之在学术交流场合,曾经用“高”“扭”“偏”“柔”“外”来总结广州塔施工技术上的难点:超高度带来施工高风险;外筒自下而上扭转45度,使结构呈三维倾斜,无一条线垂直或者水平,万余构件无一相同。施工变形控制难度大;钢结构底座与核心筒偏心9.3米,而顶部钢结构又与底座偏位9米,使结构在自重作用下发生侧移;结构细长,内外框筒连接较弱,核心筒截面只有14×17米,高度却达450余米;外钢构位于功能层外侧,因此施工时不能依靠楼层作为操作面,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柔性的钢构对阳光照射非常敏感,有太阳的时候,本对施工最有利,但是日照很容易引起结构弯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