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电子信息重点项目 海信突破模组瓶颈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7时44分46秒

    2004年10月海信液晶电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首次位居第一,这是率先完成由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之后,海信集团在彩电业务上取得的最大成绩。

    但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并没有满足于这一成绩,他深知,液晶电视核心部件高度集成化对国内彩电整机生产企业的威胁是致命的。日韩等上游企业完全控制液晶面板、模组等核心器件的生产,留给彩电整机企业的只有套上机壳、拧上螺丝等简单的组装加工,利润之低可想而知。“做自己的液晶模组,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突破,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周厚健下定决心。

    模组工程初战告捷

    从2004年年底起,海信就开始对建立自主液晶模组生产线进行调研。“刚开始起步,还是希望能够获得上游面板企业的技术支持,但没有人愿意合作。”周厚健不无感慨。

    在国内其他彩电企业还在平板电视与CRT电视之间反复犹豫之时,海信已经在平板电视上先迈出一步。

    “面对全球液晶电视产业对中国彩电整机企业十分不利的分工形势,国内彩电企业再不行动可能就要完了,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后怕。”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卫东博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向液晶电视产业上游进军,海信选择了孤军奋战。2005年12月,海信成立了由刘卫东任组长的液晶模组研究小组,当时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海信建立液晶面板工厂显然不现实。但如果上马液晶模组项目,却可以打破外资企业的垄断:模组是将液晶显示面板、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显示组件。建立模组生产线所需资金相对较少。

    2007年9月1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青岛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液晶模组从生产线上缓缓下线,国内液晶电视模组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就此被打破。

    从15英寸到42英寸年产50万片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以及面板维修线体,正式在黄岛海信信息产业园投产运行,这是中国自主建立的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这距海信高层决策上马液晶模组项目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海信改写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史。“海信自主建立中国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采用自家的模组生产的液晶电视在市场上销售时,那种心情很美妙。”刘卫东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难掩内心喜悦。

    二期项目技术全面提升

    而此时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国内总销售量达到了760万台,但以三星、索尼、夏普等为代表的日韩品牌对国内品牌发起了价格战,它们凭借其在面板领域的成本优势在整机市场进行低价倾销,一度占据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

    模组成本占整个液晶电视成本的60%-70%,海信自主生产液晶模组之后,等于超过60%的成本可以自己掌控,这大大提升了海信液晶电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007年海信在国内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继续领先。

    “海信液晶模组激发了国内其他彩电企业涉足液晶模组领域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已经超出了海信单个企业的范畴。

[1] [2] [3]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