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业应顺应时代 国货需主动出击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7时46分03秒

    【慧聪家装网】近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使了我国家具行业的繁荣,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家具行业的整体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时代在不断改变,但我国家具行业的整体变迁却好像慢于时代。当品牌来临的时候,我国的家具行业仍然在小作坊里面埋头苦干,当互联网来临的时候,我国的家具行业在工厂里面埋头苦干,当城镇化大步向前的时候,家具行业难道还要继续埋头苦干吗?

    品牌必须强大,国有品牌须强势出击

    我国的家具品牌觉醒较晚,走品牌化路线的目前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品牌化路线来源于电视广告,但由于其受众开始远离电视广告,同时现在人们的品位更加新颖和个性,这类企业开始慢慢脱离人们的视野。如何塑造国产品牌的优势,是当下家具行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国内家具行业面临的优势在于人才和市场更加本地化,同时性价比高于洋品牌。再者,从政策方面考量,有关部门开始打压洋品牌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对国产家具品牌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拥抱互联网,寻求市场变革

    家具行业和互联网,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呢?是B2C还是020却是个问题。

    线上购买可以有积分或者通过比价软件进行购买,节省经济。大家都知道家具行业是暴利行业,往往一套家具的售价是成本价的十几倍,电商企业迟早会涉足这个市场。从互联网发展来看,电商的销售额将占据家具销售额的大部分。

    国内电商企业很多都在效仿国外的商业机会,这个市场迟早会被撼动。目前之所以没有实施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和品牌的原因。家电行业都是有品牌的,但是家具行业是没有品牌只有平台的,目前很难在品牌上做好文章。一但某一款家具做成品牌,就可以向线上靠齐,电商就会杀向这个市场。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户型的不确定性以及物流的原因。

    我国的房子类型从目前来看,都是不确定的,没有标准可言。每个人对房子的理解也不一样,对于家具行业进入房屋都有一定考量的。我国物流目前都属于小件物流,像家具这样的大件物流是很难被保质保量送货上门的,同时也涉及安装和维护类似家电物流,在电商物流环节很难被消化和解决。从短期来看,家具行业没有被互联网冲击的迹象,但如果放眼5年的时间,家具行业一定会被互联网改变。同时,结合互联网的另一方式是团购业务,家具真的不可以做团购吗?实际上,家居的团购比服装的团购更容易产生,更容易实现C2B的打算。主要原因在于家具行业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对于成本没有多大的影响。互联网终将改变家具行业!

    下沉发展两条腿--二线城市靠齐+平台化战略

    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在近几年的房价上升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从数据来看,北京的购房率却在下降,预示着北京的家具增长也在下降。而增长的购房率却在二线城市,很多人都开始逃离北上广城市,向二线城市靠齐。家具行业的压力也来自于一线城市,主要在于人力、租金、推广成本等等。二线城市虽然经济水平没有一线城市高,但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向二线城市靠齐,经济开始上轨,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引进一些企业和人才入驻当地。

    这样既拉高了生活水平,也给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契机。国内家具行业更应该早点布局二线城市,提前占住市场份额。国际家具巨头在扩张时都是很保守,一般不会考虑二线城市的增长,此时更利于国产家具企业进军。一线城市的增长开始榨干,二线城市的春天开始来临。同时,一个一线城市的店铺费用足够两个二线城市店铺的发展费用。

    平台战略是每个行业都在考虑的问题,互联网企业更将切平台化。早期的家具行业的平台模式从厂家进货然后卖给顾客,赚取差价,厂家货款都是现金结算,没有留款。但是,随着议价能力的上升,可以和厂家进行砍价,这样就拉大了盈利额,同时拿着多余的利润进行促销,使得销售额进一步拉大,那样使得下次向厂家进货时可以多进一些货物,大批量进货就可以再进行议价。当进货的规模扩大到一定数量级,成为了厂家不可或缺的一个客户时,这时候就可以不用给厂家给现钱了。可以拖欠货款,拿着这部分货款去进行战略投资,循环反复,那么店铺就能成长壮大。家具行业也可以如此,场地是自己的,品牌是自己的,自己进行统一管理,在做活动时将费用与商家互担。线下如此,线上也是如此,唯有平台化,才可集大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