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钢铁工业定生死的一年”,在杜伊斯堡集会上,“五金工会”领导人约尔格•霍夫曼这样说。“德国之声”说,德国钢铁业近年来一直低迷,深陷危机。11日的罢工不仅有劳工参与,钢铁业资方也和工人一起抗争,目的是希望争取德国政界的同情和支持,而他们希望政府采取的主要行动,便是应对中国廉价钢产品冲击。霍夫曼说,“我们要的是公平竞争,不是低价竞争”。
据“德国之声”报道,今年2月,来自17个欧洲国家的5200名钢铁工人代表已到欧盟总部门前“和中国急了一回”,他们指责中国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欧洲倾销钢铁产品,要求欧盟不要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那次抗争的结果是,欧盟决定对中国一些钢铁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BBC说,依据中国“入世”协定,中国将在今年12月正式获得世贸组织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中国顺利得到此地位,欧洲再想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就更难了。
11日,印度塔塔集团宣布正式开始出售其在欧洲的部分钢铁业务,接盘的是英国公司格雷布尔资本。路透社报道说,印度的塔塔钢铁此前表示,大量低价钢铁流入欧洲是其决定退出英国的原因之一。塔塔认为,中国等国对欧洲的钢铁出口增加、高昂的制造成本以及疲软的市场导致公司亏损激增,无法承受。
“中国钢铁出口与英国钢铁业的困境没有因果关系”,11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撰文,回应英国舆论对“中国钢铁倾销”的质疑。他批评将中国作为“替罪羊”的观点“误导公众”,“来自中国的钢材无论是数量还是额度都只占英国进口钢材总量的很小一部分。”此外,来自中国的钢材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产品,英国已不再生产,需从外国进口。刘晓明还说,中国钢铁业面临比英国更大的困境,过去3年中国已压缩9000万吨钢铁产能,今后5年还要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牵扯上百万人重新安置就业。面对钢铁业挑战,中英需要共克时艰。
在外界看来,刘晓明的文章也能看做是对欧洲钢铁危机整体的回应。他有关“欧洲钢铁危机不应怪罪中国”的论述得到了一些理解,也有媒体仍对他提出质疑。如英国《独立报》认为,中国去产能过剩带来钢铁出口激增,这种外溢效应拉低了全球钢价,对全球钢铁业影响重大。英国钢铁协会会长斯泰西对《环球时报》说,英国钢铁行业目前遭遇的困境,“不是昨天才发生的意外”。“我们注意到中国的钢铁出口,在过去两年增长了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