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专注改性工程塑料20年:实业才能挺起“大国脊梁”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8时49分12秒

    慧聪塑料网讯:这20年间,陈晓东和他创设的日之升只“啃”了一样东西———研发和运用改性工程塑料。

陈晓东在生产车间检查一款由日之升自主研发、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混合玻璃纤维

陈晓东在生产车间检查一款由日之升自主研发、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混合玻璃纤维

    20年的苦楚寂寥之外,还要应付的是种种诱惑。

    20年前,别人争抢国企“铁饭碗”,他却执意创业,“时逢浦东开发开放,我想以自身所学,抓住机会闯一闯。”

    10年前,别的工厂忙着买地造房,他却把营收投入研发,“一家企业最大的资产还是技术实力。”

    这几年,无数人游说他“一起玩资本”,他笑笑婉拒:“金融,还是要为实业服务。一家企业要有自己的品格和属性,也只有实业才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这位执拗的理工男,凭借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任性”选择,将日之升推上了令人艳羡的高位———拥有近千名员工,销售收入过21.2亿元,总资产近5.4亿元,获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也是目前国内苯乙烯类树脂牌号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改性工程塑料生产商,连续多年获评市民营科技企业百强。

    而他,继续朝着心中的圣地———实业报国梦想而不断挪步。目前,日之升正在打造自己的国家级实验室。今年将完成国家实验室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方便国内工程塑料同行完成自身产品检验等。

    当别的企业花大力气兜市场时,日之升却埋头捣鼓实验室。他人眼中的不

    解,却是日之升20多年的经验教训“磨”出的真知。陈晓东说,企业最初往往是“市场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到最后,只有打价格战,陷入被动。要扭转局面,企业必须主动“引领市场”,这就涉及两个因素———技术和标准,前者撑出实力,后者掌握话语权。

    因此,日之升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一个亿,研发人员数量在团队中占比1/3,而所有销售人员也都是技术研发出身。近七八年间,企业申请发明专利300多项,其中120项得到授权,这些专利分别涉及配方型、工艺型、工装型等。

    依托强劲研发,日之升在改性工程塑料的不同运用领域内创设了三个行业内响当当的品牌,引领着行业的迭代更新。比如,卡乐丽。一次成型美学聚丙烯,一改传统塑料制品喷涂、电镀等非环保上色环节,通过拥有十多项专利的基体树脂相容剂技术,在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融入颜色和肌体质感。这一产品已先后被海尔、格力等品牌

    采用。还有注重电气安全塑料的品牌塑益安,与公牛、罗格朗等电器插排界大牌牵手。

    关于话语权,日之升也在业界屡屡“破壁”。目前,公司得以有机会参与起草《LED灯罩用光扩散聚碳酸酯》推荐性国家标准。除高校、研究机构外,由民企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的情况,确实为数不多。“如果能拿出一份自己的过硬标准,将有助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市场竞争。”

    人物小传

    陈晓东,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6年创设日之升公司,专注改性工程塑料,申报数百项专利,并以多项创新性技术推动行业更新迭代。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曾获得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等荣誉。

    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资本一下子,做企业到底图什么

    “模子”陈晓东的困惑与思考

    这年头,在“万能”的资本面前,还能保持定力的,不是傻子就是“模子”。

    陈晓东和他挂帅的日之升,显然属于后者。“实业报国梦”一扛就是20年。

    倘若问:这么些年,陈晓东就没犹豫和动摇过?

    有,当然有。

    早些年,眼看着一墙之隔的工厂经营不善倒闭了好几回,但靠着卖厂房卖地,手头的钱还是挺丰足。陈晓东就曾自问:像我这样不买房不圈地,把辛苦钱反复投入研发到底值不值得?这些年,目睹身边靠资本运作一夜暴富的伙伴,他也曾彻夜难眠: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资本一下子,做企业到底图个啥?

    所幸,理工男特有的“一根筋”和执拗很快帮他绕了出来:这些年见惯了聚合离散,也见多了金融资本的击鼓传花和种种被资本“玩坏”的企业,他这样劝诫自己:“做实业的,还是踏实安稳些好。”

    如今,日之升已是行业翘楚,光环无数。做实业做到这个份上,“模子”陈晓东却又有了新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工业产品如何碰撞时尚

    去年,某知名演艺明星在求婚时用来送钻戒的无人机一度声名大噪。很少有人知道,这款国内民用无人机翘楚所采用的机翼、壳体的原材料,正是来源于日之升。日之升副总经理杨涛介绍说,国外无人机机翼通常采用军用碳纤维,这种材料不仅成本高,而且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日之升最终研发的高强度塑料成功代替了碳纤维,其强韧度足以满足无人机在高空飞翔。

    无人机机翼项目,代表着日之升未来发展的路径———通过“私人订制”,实现工业产品时尚化。在这样的私人订制中,日之升可以捕捉到客户的潜在需求,比如研发制造有金属质感的彩色免喷漆塑料,既保证质量,又不会因潮湿生锈;还有,改变塑料易燃、不导电的属性,运用在汽车零部件上等等。有时,这样的私人订制能帮助客户减少成本50%。

    困惑二:话语权向谁要

    近些年,日之升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实验室和标准的建设方面。

    这源起于三个字:受够了。

    现实情况是,国内企业要与“国际大佬们”合作,通常要把自己的产品送至对方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检测,并参照通常由对方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无形中增添了很多壁垒。日之升成立之初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儿。早些年,上海人民电器厂找到日之升,希望合作“攻关”实现高低压开关关键塑料原料的国产化,以替代传统的保险丝。在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后,又一道关口摆在了他们面前。阻燃材料生产出来后,如果想要走上国际市场,必须得到美国实验室的认可,获得他们发放的“黄卡”。当时,做这个阻燃材料实验需要花4000美元,而民企还没有外汇渠道,即便兑换了美元也无法汇出。几经周折,陈晓东委托身在美国的同学代为支付,这才解决了付款问题。

    从那时起,日之升就深谙话语权的重要性。“作为科技企业必须要提升话语权,在与国外公司谈判时,要记得握紧自己的标准。”2011年,陈晓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面向LED照明的高效光扩散聚碳酸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开发”,旨在开发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效光扩散PC纳米复合材料,从而规范LED

    照明灯具市场,打破国外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

    困惑三:企业最终要承载什么

    在日之升,有这样一个数字值得关注。近几年公司员工数量迅速增长,但员工队伍中那些跟随着日之升十多年的老员工占比仍超过20%以上。换句话说,公司初创时期的元老们几乎都没离开,这对一家民营企业来说难能可贵。

    逐梦路上,陈晓东不断回溯着自己当初定下的温暖目标:一个工厂、一家企业不仅要成为员工赖以糊口的地方,更要成为他们安放梦想的所在。

    “一个能够释放暖意的企业,才能承载大家的梦想。”企业内,生产线上的工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都得到了善待。企业外,日之升一直努力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为沪上高校材料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课题研究和实践机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