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餐具获“平反” 危害均为无稽之谈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8时57分25秒
    慧聪塑料网讯:14年前,一次性发泡餐具在政策上被陈封。但14年时间里它曾引起四位国家总理、副总理亲自过问,八个国家部委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及专家学者论证。它在社会上引发了种种议论、责难,特别是有关发泡餐具“有毒、有害论”的质疑,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而最近又有电视台播放了把发泡餐具用“开水煮”、“沸油浇”、“溶剂淋”等“安全试验”。

    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以第21号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在淘汰类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被禁用了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使用将于5月1日起合法化。为此,中国科协于3月20日专门召开通气会,组织业界专家学者对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的科学性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读。会上,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原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沛生澄清并驳斥了社会上关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五种危害论。

    危害论一:受热65℃时会产生“二恶英”强致癌物。

    李沛生指出,发泡塑料餐不具备产生二恶英的条件。二恶英产生的条件是: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类物质同时存在;温度270—400℃,有金属催化剂存在。发泡餐具的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树脂、滑石粉、硬脂肪酸钙、丁烷等。其生产过程是直接采用聚苯乙烯树脂,加入丁烷及其他助剂,通过挤出、发泡制得,生产过程全部为物理混合过程,无化学反应。虽然聚苯乙烯属含苯环化合物,但发泡塑料餐具生产是在密封无氯条件下进行,无产生二恶英的条件。

    危害论二:含有残存苯乙烯单体或65℃以上使用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致毒。

    李沛生驳斥:“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他说,发泡塑料餐盒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加工制成,但聚苯乙烯解聚成苯乙烯单体的温度必须在250℃以上。即使原料中含有国家标准中允许的极微量单体,这些单体在加工过程业已被充分释放,残留的机会微乎其微,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危害论三: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等,从而产生环境荷尔蒙(我国译为“激素”)。

    李沛生介绍,近年来,国外已陆续公布大量研究报告,明确澄清有关环境荷尔蒙的问题。国际权威机构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机构进行的试验表明:以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为主要成分的聚苯乙烯(英文简称PS)的乙醇提取物中,从低用量到高用量的广泛范围内并不存在雌激素性质。日本速成食品工业协会在日清食品中央研究所进行的实验表明,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不具有雌激素性质;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在严格条件下抽取PS,进行雌激素实验,结果证明不具有雌激素性质;欧洲SSC曾对23种PS制品进行的雌性激素试验结果表明,未发现其具有雌激素性质;欧洲生态毒理学及环境科学研究会明确表明:对曾被认为会扰乱人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PS等,对人类的危害性和致异性未被确认;美国国家科学协会在一篇“环境中荷尔蒙活性的药物”报告中表明,有某些组织或消费者协会发表PS泡沫塑料容器将发生危险或有毒的言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危害论四:含双酚类,导致生殖机能失常。

    李沛生明确指出,双酚A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的单体,而PS是由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从分子结构上来说它们根本不属同一类物质。“PS不含有双酚A结构,也不可能沾染双酚A杂质。因此关于PSP发泡塑料餐具含双酚A物质,将导致生殖机能失常的怪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危害论五:生产工艺中采用氟利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

    李沛生表示,目前我国PSP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早就使用丁烷替代氟利昂,因此不存在发泡餐具生产工艺破坏大气臭氧层的问题。

    贴士:

    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80℃以下使用安全: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介绍,发泡餐具性能上的缺陷主要是不耐高温,因此它不适于开水蒸煮,不宜盛放100℃以上高温食品,但在8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另外PS发泡餐具不耐乙酸乙酯溶剂,但炒菜中使用酒和醋,加热后也不会形成高浓度溶剂。

    不能放到微波炉中使用: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专家杨惠娣表示,PS发泡餐具在8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因此不能放到微波炉中使用,也不要用于蒸煮。PS发泡餐具因是发泡的,蒸煮会导致泡孔塌陷。其实,所有塑料容器都不能像瓷碗一样放到蒸锅里去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