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观察:家居电商团队的三种管理模式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2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08分40秒

    慧聪涂料网讯:之前一直在吵吵冉冉的提各个网推渠道的整合问题,鄙人愚见,提出了以“营销点”为整合点进行各渠道整合,后采纳将实施。后想想这实际这只是一种营销模式的整合,如若“执行团队“没有进行整合,营销模式的整合也只是一句空话。

    这里先讨论一点,整合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整合?

    唯一理由就是,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太强了,强大的让人可怕。很多企业被对手干掉的原因不是对方很能创新,而是很能模仿。你在前面做开荒牛,后面对手跟着干,然后再从资金上进行包抄,结果还没有等到盈利那天,你彻彻底底被竞争对手模仿并且包抄,四面楚歌,你落败了。

电商观察:家居电商团队的三种管理模式

电商观察:家居电商团队的三种管理模式

    所以一个创新团队,若是想不被竞争对手的模仿所超越,甚至被干掉,就要提炼出空壳模式以外的东西,也就是核心竞争力,除却这些可以被模仿的模式,我们还剩下什么?网络推广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整合网推渠,所以才要整合!@谌基平-电商观察

    第一种管理模式,以渠道为单位的运营模式

    在创业初期,专人研究专门的渠道,以单渠道为管理单位会较为妥当。

    段,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全体去研究所有渠道,从精力上来说不现实,并且不能够做的很专业,结果就是,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这样的网络推广团队没有任何战斗力,只有花架子,不实用。

    所以在团队初期,以若干个人为一小组,去研究一个渠道,各个渠道各自为战是一种很好的开始,能够保证创业的成功。再笨的人,一天到晚盯着一种网络推广手法,能学不会?

    这个阶段叫做内部竞争,就是自己和自己竞争,是求生存阶段

    第二种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

    待各个渠道的推广方法研究透彻后,团队的推广技能上已经成型,并且也总结出培训体质,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外部竞争了。一个小团队要做到一定规模是很容易的,因为市场的份额总是允许很多的小团队存在,但要突破这个瓶颈口,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那就等于去动了其他人的奶酪。

    按照很俗的比喻,你想搞别人的女人,是不是要面临被她男人打的危险?如果你打不过,那你永远搞不到别人的女人。

    所以这个阶段,技能不再是最重要的,而且技能也是最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取的,网络本来就是一个开放世界,你的一举一动,对手看的一清二楚。

    这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既然是叫网络营销,那说明网络推广实际就是一种营销,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且是市场的最前沿。所以这种技能要和市场挂上钩,一个显性,一个隐性,两者相结合才不会那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竞争对手即便是模仿,他也只能学到表皮的东西,而做出这种行为的内涵却学不到,这种内涵就叫市场。

    尤其是对做全国市场的家居电商企业来说,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单位更为重要。

    各地的市场环境不同,品牌在各地的知名度也不同,这些需要深入市场后,才能捕获这种当地的市场灵感。如果是以营销渠道为管理单位,就犯了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的弊病。一个团队是很难再短期之内,去掌握全国如此复杂的市场行情的。

    以市场为导向,融入各种推广渠道,该单位统一研究同一市场,形成区域市场策略,该市场下的推广渠道所用策略均以当地市场策略统一执行,形成统一对外战线,空军陆军海军平铺并进,这样带来的威力才大,并且推广点也足够精准,足够符合当前市场情形。

    第三种是交叉型管理模式

    第一种模式的优势是单一技术精湛,第二种模式的优势是单一市场策略精湛。若两者缺失一者,同样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样容易被竞争对手击破,交叉型管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即,以市场为单位,设置市场推广经理,统筹单一市场的所有推广手段。

    再设置技术推广经理,统筹该项推广技术业务,辅佐各个市场。

    市场推广经理和技术推广经理互相交叉,但职权以及考核分明,权益明确,互不干扰,左文右武,共同形成对外壁垒。

    以上三点纯属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构架,至少我所了解的家居电商团队,并没有哪家实施了这个管理模型。

    谌基平简介:家居电商O2O营销实战人,致力于家居电商观察,网络营销实战分享,新浪微博名:谌基平-电商观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