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涂料网讯:前几天蒙娜丽莎瓷砖刚刚上市,而在上市的背后,是深耕工程项目得来的结果。在2016年,蒙娜丽莎的工程业务占比已达52.62%。房地产头部企业,如恒大、万科、碧桂园、保利、中海地产等均与蒙娜丽莎有合作。和地产巨头保持合作的陶瓷品牌,还有诺贝尔新明珠、欧神诺等品牌。
经济低估期 家居建材行业能否和地产共生存?
不止瓷砖产品,智能家居也在加强与地产的合作。在11月初,美的集团与碧桂园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优先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产城融合、科技小镇、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海外项目等细分领域进行多维度的合作。
2017年以来,地产政策调控继续升级,一方面不断有新的城市出台调控政策,一方面已经出台调控政策的城市进一步升级限贷限购力度。2011-2013年限购限贷城市数量为47个,限价城市数量为36个。而截至目前,已经有65个城市执行限购限贷。
房地产作为建材行业的上游产业,对建材行业销量的影响,范围广,面积大。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疲软,建材行业在2016年经济整体处于中端偏低状态,全年形式呈现“前抑后稳”的状态,上半年劣势发展,下半年开始逆袭,稳中上升。
2016年5月建材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开始止跌趋稳,利润也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26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3435亿元,同比增长11.7%。下半年的增长主要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有所回升,在国民经济发展“稳增长”及十九大召开等因素影响。
2016年建材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平均出厂价格出现回升,行业销售利润率有所增长,同时具有规模的企业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增长小于2%,应收账款净额增长5.8%,均低于2014年和2015年增速水平。市场呈现的良性变化一直持续到2017年。截止到目前,建材行业整体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建材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两项发展的背后都是合作,这种合作在未来必然会有更多机会。
和地产企业的“共生”发展
过去十年,得益于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建材工业的增长速度也一度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
在住房这个“巨型”产业链上,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早已开始,德馨珑湖、万科东郡等,就是房地产商、装饰公司、家居建材供应商共同配合产生的杰作。地产、装饰、家居建材之间的“共生”服务模式也被衍化成整装、互联网家装等行业风口。
国家推行的精装房和装配式建筑,显然成为建材行业和房地产企业合作的“硬性”条件。
以上海和浙江为例。
在浙江,政策明确规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浙江省各市、县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和成品交付,鼓励在建住宅积极实施全装修。
继浙江之后,上海进一步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外环线以内的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应达到100%全装修,除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之外,其他地区应达到50%。加之恒大、万科等房企也在推精装房,毛坯房的数量在逐渐减少。
装配式建筑的推行也在进行中。今年3月份,住建部发布的《“十三五”装配饰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需达15%,重点推进地区要达到20%。在消费节奏加快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装配化装修在新建住宅中有望两年内达到百分之三十。
不管是装配式建筑、精装修、整体家装还是互联网家装,建材行业、房地产与装修公司的合作都是必然。
除却工程项目,零售端在房地产的影响下,发展方向朝二次装修转移。从中国房地产改革至今的商品房,已经到达了二次装修的时间窗口,在2017年,核心城市的次新房和二次装修将呈现快速增长。
在国家推动下,房产行业上下游将规范化,和房地产合作的营收占比将高于零售端。
基础建设推动行业市场
对于建材行业来说,基础建设项目的参与,重点是下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部署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十三五”时期,仅供水、道路、水力、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3.4亿元。估算每个村的环境治理治理需要200—500万元,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按80%的治理面,需要投入超过万亿。
特色小镇建设,无疑为产能过剩的建材行业提供了一个去库存的机会。以雄安新区为例,未来20年雄安新区平均每年的水泥需求量在700万吨至1000万吨。而在新区建设之前,河北省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
对建材行业来说,农村基础建设是一片“蓝海”。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推行,对水泥、钢铁、瓷砖等主材,会释放大量的需求。
无论是农村基础建设,抑或是和地产商合作的装配式建筑,推进建材行业参与的隐形条件,就是环保。在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建材行业的“限产”、“停产”呈现常态化,尤其是今年。
前一段,住建部发布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示中国绿色建筑建材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追求GDP的年代,生产力是核心。在推行环保的环境下,绿色生产才是企业的长久之道。在新的市场需求下,环保是压力,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