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合肥工业发展20大亮点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17分14秒

    慧聪涂料网讯: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经信委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强化担当、奋发作为、突出重点,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倡导全社会节能、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跻身制造业“国家队”,为合肥“打CALL”

    4月17日,合肥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式成为制造业“国家队”成员。合肥的入选实现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实现自身发展的统一。作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获批意义重大,对企业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国家工信部明确,现有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化解产能过剩等政策和专项资金都将优先支持试点示范城市。这既是国家和省赋予合肥探索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大使命,也是合肥借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抓实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7-2019年)》。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获全省系统考核“一等奖第一名”

    2017年,全市25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4%,工业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全部工业对GDP贡献达46.3%,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工业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凸显。2018年2月7日公布的2017年度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综合评价情况通报中,合肥市经信委获评一等奖第一名。综合评价内容包括经济运行、民营经济、两化融合、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工作评价等六大类15项指标,体现了我市经信系统的全面工作能力和水平。

    首现500亿“能级”企业,中坚力量撑起合肥工业新高度

    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7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1137户,同比增加40户,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对工业增长贡献达到116.1%。联宝电子、京东方、合力、阳光电源等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4%、32.8%、39%、36.1%。联宝电子成为合肥首家规模超500亿元的单体企业,连续三年蝉联安徽第一大进出口企业;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线投产,引领全球电视面板业快速进入8K时代,让中国成为显示产业全球领跑者,合肥也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晶圆集成项目成功量产,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实现了“中国芯”合肥造;华米科技在2017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

    工业投资持续发力,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近“九成”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356.5亿元,同比增长12.6%,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7.8%,增幅高于全社会固投7.6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超全市工业投资的50%,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近六成。京东方10.5代线、康宁液晶玻璃基板、晶合12吋晶圆等项目已部分竣工投产;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长鑫12吋存储晶圆等项目快速推进;大陆马牌轮胎四期、长安汽车二期、通威年产2.3G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项目正全力落实开工前期工作。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为合肥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添了新动能。

    入选“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工业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12月15日,工信部公布了“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合肥市再次荣膺“国家级”。作为主要指标占全市半壁江山的消费品工业,合肥在食品、轻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产业,培育了恰恰、丰乐、惠而浦、美菱、联合利华、安利股份、美亚光电、同路生物、联宝电子、华米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现已拥有超千户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跻身国家示范,让合肥的消费品工业走进全国视野。合肥正在以“增品种”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以“提品质”促进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以“创品牌”树立合肥制造良好形象,成为全国重要的消费品工业集聚地。

    新型制造快速壮大,为产业转型再“赋能”

    2017年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64%,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1.6%,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8.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分别达56.1%和32.8%,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6.4%。以高端、智能、绿色、精品、服务型制造为重点的“五大制造”蓬勃发展,共有12类90个企业(项目、产品),入选国家各类先进制造试点示范等。家电“四大件”产量突破700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高端工业品均保持30%以上增长,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分别占全国行业总产量的8.5%、5.2%、8%。

    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成为“合肥制造”新名片

    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长期专注行业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让“合肥制造”在“中国制造”舞台上崭露头角。2017年,全市共有两批次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占全省入选总数的56%。其中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安利股份入选示范企业;长源液压、阳光电源、安徽合力入选培育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合肥制造”影响力和美誉度。更多中小制造业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精耕细作,万朗磁塑、安信通用阀片、巨一自动化、博一流体等一批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已经或正在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带领“合肥制造”走向世界。

    去“衙门作风”去“官腔”,服务企业不要“仪式感”要“获得感”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机关干部不在办公室等问题送上门,主动去企业发现问题,把去“衙门作风”、去“官腔”作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把经信委服务企业的金字招牌“擦亮”。在全市率先开展“接地气、驻企业、赴一线”活动,为践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积累了一线工作经验。全面落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送政策进企进园”、“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进万企”等专项活动部署,累计走访企业2182户(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超200项,涵盖项目申报、产销衔接、政策兑现、用工融资、证件办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工业企业中反响强烈。

    政策服务全覆盖,工业企业共享13亿“红包”

    为我市476个企业(项目)争取到3.94亿元年度“制造强省”建设资金,项目数和奖补资金占全省的18.4%和19.1%,较2016年分别提升4个和6.8个百分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