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氰碱铜电镀液让工人远离职业病危害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21分33秒

    慧聪表面处理网:提到电镀,就不得不说氰化钠,它是很有效的络合剂,通过氰化钠进行电镀工艺加工后,原材料不但防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等性能得到增强,就连美观度都得到大幅增加。但氰化钠并非完美的络合剂。它含有剧毒,且在电镀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在危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十几年前,我国就将含氰电镀列入淘汰工艺,浙江省也在2011年发文明确淘汰氰化电镀。但目前,国内仍有70%以上的电镀厂采用氰化电镀工艺。无氰化电镀应用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涉足该领域研发。

    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的新型络合剂暨BF无氰碱铜电镀液在业内引起了一场“地震”,让镀铜工艺向“无氰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一名学者型企业家,孙榆玮早在2009年创办“巴菲尔化学”之前,就是杭州一家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他的研究成果还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曾长期从事聚合磷酸盐的研究的他2009年从科研人员变身企业家,成立了衢州巴菲尔化学有限公司。

    孙榆玮表示,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焦磷酸盐生产,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了很多的电镀专家,对困扰行业的氰化钠问题颇有感触,这才下动了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的心思。

    “当初我们请了专家来领衔研究,但是专家劝我放弃。”孙榆玮介绍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进行非氰电镀工艺的研发,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基本上都局限在实验室,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在研发实验过程中,孙榆玮和他的团队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工作时间常以24小时为单位计算。经历了反复的实验,投耗费大量精力与近2000多万的研发经费之后,孙榆玮和他的团队终于合成出BF无氰碱铜电镀液——氰化钠络合剂的替代品。

    如何将研发成功后的产品成功投入生产当中,孙榆玮也经历了一番小周折。他先在杭氧仁和电镀有限公司小规模开展了10个月的试镀测试,对方对测试效果十分满意,于是改造了整条镀铜生产线。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新的生产线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同时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尝到甜头的企业如今已经和巴菲尔签订了长期合同。

    现如今,有不少企业都主动联系孙榆玮,希望用他的技术改造自己的生产线。孙榆玮也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可以让更多的电镀工人们远离氰化物,远离剧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