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车事故频发 校车黄车漆市场广阔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23分57秒

    慧聪表面处理网: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一辆向东行驶的大翻斗运煤货车,与一辆向西行驶的榆林子镇幼儿园核载9人,但实际载有64人的校车相撞,造成多人伤亡。无独有偶,2011年12月12日17时45分许,徐州丰县首羡镇一运送小学生校车侧翻。该校车核载52人、实载47人,未超载。目前,事故已造成15名学生死亡,尚有8名伤者正在治疗。当事司机负事故全部责任,已被警方刑拘。

美国校车坚固无比

美国校车撞碎悍马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车祸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国校车不规范的标准导致车辆安全性较差大力谴责,舆论掀起了一场针对校车安全的大讨论。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规超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严格管理校车安全,国务院总理更是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

    在美国,校车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每年严格更新换代,遍布城市乡村,其安全性也令人惊叹。另外,值得人注目的是,美国的校车拥有唯一指定的油漆颜色,称之为“校车黄”,即使是在昏暗的黎明与傍晚仍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校车黄”作为橘黄色的一种,由美国拥有“黄色校车的父亲”之称的弗兰克(Frank.Cyr)博士专门为美国校车定制。

    中国校车黄市场巨大蛋糕无人去吃

    据媒体报道,2011年洛杉矶车展前夕,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新款野马Boss302的官方图片,该车通体的黄色成为宣传的一大噱头,福特公司解释其为“校车黄”(School Bus Yellow)。对于中国车迷来说,脱离了图片,很难想象“校车黄”是怎样一种黄,即使看到图片,也不明白为什么用“校车”来形容一款黄色。作为美国“校车黄”车漆指定供应商的杜邦公司表示,在中国并未开展“校车黄”车漆的业务,因为没有市场。

    校车市场带动我国汽车漆市场

    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人数约为2.3亿,按照平均每车35个座位估算,需要100万辆校车来满足市场,而目前各类校车只有10万辆,符合标准的仅为1万辆左右,学生千人保有量仅为0.12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国家千人校车保有量分别达36辆和18辆相比,差距甚远。

    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拥有专用校车生产资质和产品公告的客车企业在20家左右,但能形成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

    年销几千辆的规模与100万辆的未来规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契机啊。根据测算,中国的专业校车潜在市场需求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

    我国校车经营模式

    我国校车经营模式多种并存,目前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有各政府补贴的营利型组织经营四种,其中学校自营和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各地情况也很不均衡。由于校车的低赢利性,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对该市场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中国于去年推行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参考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校车标准》本身的高标准,使得校车造价不菲,再加上政府对《校车标准》的强制执行力度不够,使校车市场迟迟打不开,成本进一步攀升。高成本又导致学校买不起校车,需求量萎缩,形成死环。

    美国除了对校车车漆颜色有所规定,也对校车车漆中有机挥发溶剂的比例有严格要求。因为挥发性有机溶剂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产生影响。美国2009年颁布的标准要求汽车面漆有机溶剂的含量小于25%。而专门供应给校车的“校车黄”要控制在10%左右。如此一来,“校车黄”的成本是普通车漆的5到6倍,再加上市场小,最终售价会高8倍。如此一来,对于各省市校车形态各异,没有统一校车管理的中国来说,要想开发高成本的“校车黄”车漆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关于“校车黄”

    校车橙黄是校车车身的特征颜色,从1939年到现在,很多美国的校车都是使用这种颜色。在美国,其正式名称是国家校车亮黄(National School Bus Glossy Yellow),而最初称为国家校车铬黄(National School Bus Chrome)。

    1939年4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担任教授的哲学博士弗兰克(Frank.Cyr,黄色校车之父)组织了一个会议,讨论建立国家校车设计的标准,包括校车的黄色标准。“国家校车铬黄”从此出台。因为校车橙黄作底色,字体黑色,会更容易在早上的灰暗中看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