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拷问“华北模式” 污染行业如何转型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25分28秒

    慧聪表面处理网:5月20日零点,河北唐山对一些钢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装备实行了断电措施。5月31日前,还将对工艺装备简陋、无环保手续、无污染防治设施、污染严重的一些非法小企业进行强制取缔。

    此前的5月9日,环保部通报了华北6省市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有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其中天津5家、河北6家、山西1家、山东14家、河南29家。

    根据目前河北、河南和山东公布的名单,三省环保厅已经对违法企业采取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停产整治、行政处罚等措施。

    “从这些方面能够看出,此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于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决心。”一名要求匿名的环境专家称,“从现在的某些苗头看,5月或者再往后一些,或许会再次刮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环保风暴’。”但仍有地方政府与环保部玩“躲猫猫”—始终没有公布涉嫌违法的企业名单和详细的处罚措施。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坦承,环境问题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好环境问题。不仅是在华北区域,其他任何区域都一样。很多地区环境容量、环境承载量不行,还一定要建设,这当然就是制约因素。“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要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去发展,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就能解决问题。”杜说。

    污染企业与环保部门的博弈

    环保部官方网站5月8日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重点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情况。其中,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廊坊神华工贸有限公司(下称“神华工贸”)、宝生钢铁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宝生公司”)和河北大厂金铭精细冷轧板带有限公司(下称“金铭公司”)三家企业,因违法排污被勒令停产。

    那么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5月20日,时代周报在神华工贸看到,三三两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进进出出。“没停产,只是不如之前生产火爆了。”一名工人称,现在每天还是有人在上班。

    神华工贸附近居民王大姐也向本报证实了这一点,称除了工人正常上班,还经常看到大车停在公司前面等着装车。

    “停产应该是没停,但拉钢材不用排队了。”从河北三河市前来拉钢材的司机小吴对本报说,神华工贸一直是24小时装车,去年有时要等十几个小时才能装上车,现在基本随来随装。

    对此,神华工贸一名被称为“孙总”的人对本报表示,他没看到对于公司的处罚文件,只是听说了这件事情。但目前公司确实处于停产的状态,一直在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我们的环保其实做得非常好,污水处理后甚至可以洗手。”他说,目前公司的污水处理已经完全达到了工业污水处理的标准。

    不过孙又解释,公司有些辅助工序,比如废品处理一直开着,但主体工序确实已经停产了,“目前销售的都是库存。”至于什么时候开工,他说还不知道,只能等到什么时候检查完了、什么时候合格了,让开工了再开工,“县市里总有人来检查,挺频繁的。”

    5月22日,大厂回族自治县环保局(下称“大厂环保局”)给本报的回函称,3月1日环保部督察组到大厂县督导金铭公司、神华工贸和宝生公司污水处理情况,发现3家公司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环保部将3家公司列入环保部2013年第一季度重点督办案件,责令限期治理,并在环保部网站上公布。

    大厂环保局称,金铭公司、神华工贸确实存在排水在线监测设施安装不规范、危废储存场所不规范等四项问题。针对该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3月1日晚大厂环保局立即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在责令两家公司停产整顿的同时,廊坊市环保局也对它们做出了罚款15万元的经济处罚,并于3月19日处罚到位。4月13日,河北省“三查”行动督导检查组再次深入金铭公司督导检查,并对整改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目前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对于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之间的博弈,杜少中称:“它(污染企业)觉得检查完了,能蹭过去就蹭过去,蹭不过去再说。就是蹭不过去,受的处罚也不重,那我干脆蹭一下,能蹭过去就占了便宜了,蹭不过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企业违法成本过低

    在杜少中看来,环境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违法了就应该让涉事企业倾家荡产。

    但现在有关环保法规并不是那么好使,让执法人员受到很多限制。“你必须依法行政,如果你不依法行政,人家去告你,一告一个栽。”杜少中说,这不是说执法机关不作为,事实上很多单位希望到那里一说就见效,但现实中并不是那样,“所以企业可以蹭,也可以博弈。”

    在杜少中看来,执法机关的“不作为”体现在对治污缺乏很好的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实际上,具体的事情好办,比如说这条河污染了,那就盯着这条河治理污染。但这样一来,成本就高了,所以必须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首先是不能出现污染,出现污染后就要受到惩罚,而且一旦惩罚,必须让其终生记得,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更是直言,地方政府和环保部博弈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从环保部来说,作为一个国家的环境主管部门,保护国土资源环境,是它的责任;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除了要保护当地的资源环境外,还需要兼顾本地经济的发展,没钱什么也做不了。

    而财政收入的增加,必须有相应企业来提供税收。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有企业能够提供高额税收,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那么当其造成污染时,地方可能就会网开一面。如果政府狠心把这个企业关闭了,可能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会很大,甚至得不偿失。

    “至少我觉得环境污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某个企业单独的行为。”牛凤瑞说,“我们国家一直提出,要把过剩的产能取消,但是取消的成本应该由谁来支付呢?”

    但现在环境政策变了,或者说环境质量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了,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本身也得适应这种变化。如果某个企业污染环境了,那么就限期整改或者对其进行处罚。整改不好,处罚也解决不了,那就让企业关门歇业。

    违法成本低,非法排污不被重视,这只是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一直呼吁要加重处罚。”着名生态环境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说,这只是推进环境污染积极治理的一个方面。

    将控污纳入官员政绩考核

    杜少中称自己从根本上不赞成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突击检查,因为这种事情是不能持续:“不能说环保部组织突击检查的行动不对,这也是监管需要,但更需要经常性的监管,如何将这样的监管形成常态才是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