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表面处理网:大众汽车DSG缺陷自从315央视曝光后在媒体舆论关注下继续发酵,3月16日,大众发表声明将实施召回以解决DSG问题,但爆出的“选择性召回”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围绕着DSG技术缺陷,大众在中国一直拖延召回,舆情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大众是要钱不要脸”;而之后的选择性召回又折射出大众面对消费者的傲慢态度。这是继苹果之后,国际大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又一“傲慢门”的代表。
大众DSG事件舆情分析:召回莫要双重标准
3月15日至31日关于大众汽车召回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量趋势图(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一、媒体观点
1.中美欧台召回的差异使得大众在中国输了口碑声誉
《经济观察报》指出:从某种意义上看,持续了三年多的大众DSG风波,实际上就等于美国DSG召回事件的翻版,只不过在不同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下,大众在美国召回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中国市场,大众却设法将这一过程人为拖延至三年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大众收获了投资收益和新车销售利润,但在品牌声誉和口碑上,大众绝对不是最后的赢家。
《京华时报》也认同并指出:三年了,大众独家生产的七速干式DSG频繁曝出质量问题,傲慢的大众中国一直否认产品存有安全隐患,不予召回。而在欧美,大众因DSG故障早已召回。若不是它在台湾也实行召回,让国家质检总局痛感“是可忍孰不可忍”,在3月16日,强制要求大众中国召回38万辆搭载七速干式DSG的车型,大众的死扛还将旷日持久。大众傲慢的态度,犯了中国的消费者、媒体、主管部门的众怒,3?15晚会不过是一次愤慨的井喷。此事件让整个德系车在中国积累多年的口碑,遭遇“墙倒众人推”的境遇。德系车的安全、企业的诚信在中国遭到空前的质疑。
“团车网”总结了从2009年开始的消费者对DGS双离合变速箱的投诉,到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共收到投诉8840例,DGS变速箱抖动、顿挫问题排在首位。直到2012年3月,面对各方压力,大众汽车对外公告,启动对使用7速DGS变速器车辆的客户提供软件升级服务、延长质保期等变通手段,始终没有采取召回措施。明华有道咨询公司总监封士明认为大众不太重视中国消费者利益,不太真诚,与其国际一流企业的地位和形象不相符。
2.能否根本解决DSG问题遭质疑,大众从技术神坛摔下
《经济观察报》指出,2009年7月17日,在收集到12例消费者对大众DSG变速器投诉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下属的的缺陷调查办公室立刻展开对于大众DSG变速器缺陷的调查。8月20日,大众(美国)公司宣布主动召回13500辆搭载缺陷DSG变速器的车辆,并提供一项补偿性客户服务大众汽车将会免费维修或更换失效部件(电控单元),并延长DSG质保期限至10年16万公里。虽然大众在中国启动了DSG召回程序,但在召回的具体内容上中美两国之间仍存差异:美国的召回是更换变速箱四大核心总成之一的变速箱电控单元,中国的召回是更新变速箱控制单元程序。说白了,一个是硬件更换,而另一个则是软件升级。为此,大众曾被国内个别媒体质疑在召回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作为大众标榜自身先进造车技术和工艺的代表之作,涡轮增压发动机TSI+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SG的“TD组合”,一度是大众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的战略武器,但如果两支翅膀残缺了一支,大众在中国市场还能否继续高飞,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理财周刊》总结指出:大众的DSG问题实际上此前也曾在其他国家爆发,比如2009年大众汽车便在北美市场因为DSG双离合变速箱的问题而实施召回,这曾让中国市场感受到了DSG的危险。为此,大众曾启动了针对中国用户的“预警机制”,对其进行数据收集和技术分析。但此后,大众在中国市场上所做的工作之一却是大力推广DSG技术。而在这期间,大众的“预警机制”发挥的效力却有限。在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投诉排名中,关于DSG问题的投诉其实常常位列投诉排行榜的榜首一列。
汽车之家网站创始人李想表示,大众DSG问题不能根治。至少已经卖出去的这些变速箱是不能根治的,因为是硬件和物理问题,不是程序问题。软件升级、延长保修以及召回,都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不能根治。
3.大众被指责在中国要钱不要脸
大众的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大众汽车全球营业利润和交付量再创新高,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近1/3的利润,销量也同比增长了40%以上。最近,大众汽车再度宣布,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未来3年计划在中国市场投入98亿欧元,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再度提升中国市场的产能目标,即到2018年能达到400万辆。
如此看重中国市场,只因是其“利润奶牛”。而大众所作所为给中国消费者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一直以“工程师文化”自诩的大众,近年越来越把赤裸裸的金钱追求替代了核心企业文化。要钱?还是要脸?是一个两难的选择。DSG召回在中国一拖三年,就是这一选择的结果。
独立汽车观察家李安定认为:2008年大众开发出体积小、成本低的7速干式DSG在全球汽车双离合技术新潮中脱颖而出。为抢占市场先机,2008年大众在大连投资建厂。因为对盈利“钱景”信心满满,此次大众拒绝循惯例与一汽、上汽合资,实行独资,赤裸裸地追求“要钱”,2010年到2012年大众在中国的销量从此前的140万辆激增到280万辆,2012年,大众在中国的营业利润就高达84.24亿欧元,相比与此次38万辆的召回只损失6.18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所言,如果大众提前两年召回DSG,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机会成本”将难以估量。因此,一再拖延的“召回”,让大众以时间换回了高速增长的空间,把中国打造成大众在全球最大的印钞机。
4.虽有影响但领导地位依旧
《南方日报》报道显示:广州市场上各个大众经销店客流并无大幅下滑,事件影响并没有明显显现出来。有分析指出,受召回影响,大众汽车市场表现短期内是会收到一些冲击,而市场定位与其更为接近的美系或将直接受益。不过,大众在中国市场具有坚实的基础,长期来看,其强势崛起和激进扩张不会受此影响。
安信证券的研报表示,大众等强势外资品牌,代表着普通用车的最先进技术和最好制造质量,“质量门”对其的负面冲击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其在中国的强势崛起和激进扩张不会受此影响。
5.美韩系受益
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13年前2月,日系销量为35.58万辆,位于德系之后,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12.54%。与美系的33.83万辆十分接近。
《南方日报》认为从市场定位上来看,受大众汽车DSG影响,可能更加刺激美系或者韩系的市场表现,尤其是美系。美系三巨头之一的福特,正按照自己的步伐,持续地向市场导入新品。2013年以来,福特已经推出了中型SUV翼虎,紧凑型SUV翼博也已经发布售价。随后,还将推出中高级车蒙迪欧制胜的换代车型。加上去年上市的新一代福克斯,全家族的更新换代猛攻各自细分市场。而美系另一巨头通用,已推出了中高级车君越的中期改款车型。这种无意的巧合,也将对提振细分市场有很大的拉升作用。
此外,不显山不露水的韩系也将成为受益者。数据也显示,2月份韩系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5%,较2012年的8.7%的占有率,又有0.8个百分点的提升。目前,韩系在中国市场正大展攻势。其中,北京现代今年确定了“百万千亿”(产销过百万辆、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发展目标,计划今年将经销商拓展至860家(包含卫星店),继续覆盖二、三、四线城市。而东风悦达起亚则依靠着K系列,市场份额也正不断提升。
二、舆情应对建议
这两年在中国的好日子,让大众的头脑再度膨胀。独立汽车观察家李安定表示:德国人把大众车型在中国的热卖归结为“大众的技术是最好的”,而根本无视一汽和上海两个合资伙伴在开发、制造、销售环节中的巨大贡献。他们独资的DSG出了问题,就归罪在中国人驾驶习惯差。想让方脑袋的德国人承认失败,汲取教训是很难很难的啊。
可以看出大众倚仗技术优势面对中国合作伙伴、消费者时是非常傲慢的,有很强的优越感。可是一旦忘乎所以,离栽跟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2013年央视315曝光的DSG问题以及之后的召回事件都值得大众进行反思,如何对待中国的消费者以及中国市场?
近日大众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那就应该真诚的面对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汽车技术上的漏洞关乎生命不能隐瞒,在技术问题的处理上业内人士表示:这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使用新技术,可以换取消费者的关注与热情,但也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甚至技术缺陷。如果使用成熟技术,其返修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也会被消费者所逅病。如何取舍,就看企业的选择。
同时对于中国的媒体特别是强势媒体,大众应该谨慎对待,DSG事件显示了大众公关处理的滞后,没有专业的应对能力。
有一个可以值得借鉴的例子就是日本丰田汽车。曾经不可一世的丰田,因极力追求“要钱”而在全球汽车市场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但是窘境中接掌帅印的丰田章男痛定思痛,提出“重新回到原点”的口号。这两年针对质量问题和意外事件,大众和丰田的态度大相径庭:大众态度倨傲,文过饰非;而丰田倾心尽力为消费者提供补偿。公道自在人心,两家企业在中国的口碑迅速调了一个过儿,耐人寻味。